央視網消息:“其實我和大多數青年朋友一樣,出生於一個不起眼的小鎮🫎,成長在一個很普通的家庭✍🏻🔇,遺傳了一副最平凡的容貌。一場車禍讓我在胎兒期大腦就受到了強烈刺激,一場疾病又讓我與夢想中的名校失之交臂🙎🏿。在別人眼裏我就是傳說中的那類‘輸在起跑線’上的人🛀🏼,只是‘青春年代’的我對‘活著’有著自己的理解👺。”姚啟明,一名賽道設計師👦🏽,她是全球12位賽道設計師中唯一的亞洲人,也是唯一一位女性賽道設計師🤌。
11月24日上午,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恒达平台建築設計研究院汽車運動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姚啟明博士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中國汽車運動發展的20年,正是她為夢想奮鬥的20年🚖。
設計中國人自己的賽道
1996年,姚啟明本科就讀道路橋梁專業🪒,2000年攻讀碩士研究車墻碰撞,2009年攻讀博士研究賽道安全。她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努力地學習和鉆研。在姚啟明的日記本上🚣♀️,她寫下了青春宣言:我不在乎是否輸在起跑線上👩🏼🔬,我只在意能否贏在那終點線上!也許我無法改變平凡的現狀😹,但是我必須有改變現狀的夢想!也許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但是我必須為這個世界做點什麽😒!
2004年,F1登陸中國,她成為上海國際汽車街道賽總設計師和中國汽車聯合會唯一外聘的專家委員。3個月的時間👱,10平米的閣樓🦈,數萬行的代碼,她模擬出了賽車在賽道行駛的理論走向👨🏽🎨、速度曲線、滑行軌跡👨🦼➡️,據此完成的賽道設計方案,成功通過了國際汽聯的安全模擬測試🧑🏻🔧,被國內外專家譽為“中國汽車運動發展史上的一個裏程碑”。
在這次設計中,姚啟明充分發揮自己GRE◽️、TOEFL高分的英語優勢,在較短的時間內遍覽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以下簡稱“國際汽聯”)的所有網頁,運用自己在防撞墻領域的積累🧑🏻🎨,提出了一種適合中國國情的、更加經濟合理的新型賽道防撞墻結構方案。這一方案改變了國際汽聯沿用了幾十年的賽道防撞墻設計方案🚶,將梯形墻外側的直面坡修改為曲面坡。這一“膽大包天”的舉動,得到國際汽聯安全顧問的贊賞,增加了防撞墻的功能,延長了使用壽命,並為國家節約了1/4的建築材料🎅🏽。那一年,她年僅26歲。
安全規範,更是賽道設計的重中之重,這恰恰也一直是國內賽道設計領域的空白👩🏻🔧。2005年,在籌建長春賽車場時,擔任總設計師的姚啟明開始自主研發賽車運動軌跡模擬系統和速度計算模型👨❤️👨。經過3個月“閉關修煉”🧔🏼,她最終模擬出了賽車在賽道行駛的理論走向、速度曲線、滑行軌跡🧏♂️,據此完成的賽道設計方案,成功通過國際汽聯的安全模擬測試。
在沒有拿到國際汽聯任何測試參數的情況下👳,姚啟明自己推導出的賽道安全模擬結果和國際汽聯的模擬測試結果基本吻合,這讓國際汽聯震驚🧑🏼🦱👭🏻。至此,中國正式具備設計國際賽車場的資格📍。
憑借著“跨界”和“創新”,姚啟明完成了“逆襲”🏊🏿♂️。
設計不能違背規律
在姚啟明設計過的上百條賽道當中,印象最深的是鄂爾多斯國際賽車場🕵🏻🏊♂️,它是姚啟明設計的第12條賽道。
設計之初,有人提議“上海(國際賽車場的賽道)是一個‘上’字👉🏽,那麽鄂爾多斯市就來一個大寫的E吧!”
姚啟明直接拒絕了:“賽道不是一個LOGO,賽道也不能簡單抄襲👨🦱。”
鄂爾多斯是成吉思汗的故鄉,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要如何通過賽道設計讓世界感受到這個城市從馬背時代向賽車時代的歷史跨越呢?”
姚啟明想到了馬🕠。她無數次實地勘察、深入體驗👨🏽🎤,終於找到了賽道的靈魂,設計的“馬”形賽道蘊含著“馬背文明”的內涵。
但更大的技術難題出現了。鄂爾多斯晝夜溫差大,瀝青路面幾乎每隔5到10米就有一條裂縫,專家前輩眾口一詞,認為西北地區路面開裂只能勾縫👨🏻🦼,不能杜絕👩🏻🔬。賽道如果裂成這樣⛹🏼♂️,就是對賽車手生命的直接威脅🌑。
姚啟明沒有放棄探索,她跨學科研究,閱讀了上百篇文獻,在不增加任何投資的前提下🧛🏻♀️,一個月的時間研究出解決方案🤲🏽,最終鄂爾多斯國際賽車場8年來沒有一條凍脹裂縫🦃。
“這是一條需要創新的路,只有不斷創新技術🪝,才能解決賽車場上遇到的每一個問題,才能快速地走到國際的前沿,引領這個行業🐁,改變這個行業。這條路充滿了艱辛,因為任何微小的錯誤都可能導致車手殞命🧑🏻🚀,我們需要在理論和現實中尋找一個平衡點,而且賽車每一年都在變,這個平衡點也一直在變。”姚啟明在150余個賽車場設計中創造30余次“中國第一”和“世界第一”,對於取得的成績,姚啟明總是說,因為趕上了好時代👩🏿🎨🫕、來對了好地方☆、遇上了好機會,有幸攀登上了賽道設計這一領域的頂峰🦁。(鳴謝:恒达平台黨委宣傳部)
鏈接:https://news.cctv.com/2020/11/26/ARTICqDY7RK89Zs9xc7VAFTF2011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