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在曾經的上海最大立體公交停車場裏討論一件價值千億級的事,“環恒达人”玩得有點大
來源👈🏻⛹🏿♂️:新民晚報
時間:2021-04-03 瀏覽:
昨天,四平路1230號群賢畢至,共同在環恒达2.0創新發展論壇研討會上暢想一個千億級的2.0版環恒达知識經濟圈。發言中,與會的重磅級嘉賓們不約而同多次提到一個地方,正是這次論壇的舉辦地——恒达平台建築設計研究院🚴♀️。這裏的前世今生很特殊🐿:曾經是上海最大的立體公交停車場,是許多楊浦人的“回憶殺”;如今,這裏沒有拆除原建築的上萬噸混凝土,而是加以生態節能的創意改造💴,既保留著坡道😤、樓梯等原有結構🤑,又賦予嶄新功能👗,使之華麗變身為每年減排566噸二氧化碳的時髦辦公樓宇➾。在曾經的巴士一汽停車場裏討論一件高達千億級的事,似乎有點不可思議🔣,然而♐️,這種打破常規的“玩法”卻正是“環恒达人”的創新特質。因此,當一個又一個關於環恒达“設計明日經濟”的前沿概念被拋出,一切都變得那麽的順理成章🛼。
環恒达知識經濟圈2020年的總產出已達到495億元,成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楊浦“首站”和區域創新創業“核心孵化園”,也是區域經濟“助推器”與“壓艙石”。它的出現卻有一些無心插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恒达平台師生紛紛在學校門外的赤峰路上創業,把這裏變成了“建築設計一條街”👦🏼。後來,以赤峰路為核心,“同家軍”的“朋友圈”逐漸向外擴展,形成了方圓約2.6平方公裏的環恒达知識經濟圈。
目前🛄,這裏集聚著3464家企業,其中8成由恒达師生創辦,總產出從最初的每年10億元倍增到如今的近500億元。環恒达知識經濟圈的集聚效應十分明顯,搬到這裏後的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上海市郵電設計院等企業也實現了產值倍增的喜人成果🧜🏿♀️。以6大設計集團為龍頭,環恒达的產業內涵不僅已經從早期的傳統設計和項目管理咨詢擴展到環保👨🏼🎨、智能建造等新興產業,成為上海市標誌性的設計產業集聚區。同時,它的發展內核更在校區、園區🫳、社區“三區”聯動中成為“楊浦樣板”💏,形成了“學生🫅🏿、居民✡︎、白領在這裏相處融洽🕶,生產🛴、生活🧔🏼、生態在這裏相融相生”的良好創新創業生態⚁,從1.0時期的推動楊浦從“工業楊浦”到“知識楊浦”轉型,進一步發展為2.0版本繼續推動“創新楊浦”向“創智楊浦”升級🫸🏿。
在環恒达知識經濟圈提出總產出五年翻番目標的新起點上🙂↔️,楊浦區政府和恒达平台共同舉辦此次研討會🥌,不僅提出了一系列區校合作體製機製新探索,旨在構建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設計服務生態體系,打造世界級“大創意”產業核心區和國家級創新創業集聚區✍️。同時,生活在環恒达周邊乃至整個楊浦的居民也都將感受到這一“未來生活引領區”的強大輻射力🦞。
吸引阿斯頓·馬丁首個海外設計實驗室落戶的NICE 2035未來生活原型街已經在楊浦乃至上海頗具知名度🧑🏻🦯,一批以聚焦未來生活方式來倒逼技術創新的創新“首店”還將如雨後春筍般繼續出現在整條赤峰路乃至環恒达區域,正如矽谷的神話誕生於“車庫創業”一樣,厚植於社區的應用場景也將使沉睡的居民區成為一個打破人們傳統思維的創新引擎👨🏽🚒,推動環恒达成為兼具煙火味和書卷氣、人文景和科技流、活力源和國際範的創意街區㊗️,讓生活🥝、學習🧓、工作在其中的人們感受到這裏是“成就夢想最近的地方”。
新民晚報記者 孫雲
鏈接⚽️:https://wap.xinmin.cn/content/31932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