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正在掀起一股新的人工智能熱潮🎀。
最近大“火”的ChatGPT📋,獲得微軟巨額投資。不少商界大佬也紛紛誇贊ChatGPT♔。馬斯克表示🎃,“ChatGPT很驚人,我們離強大到危險的人工智能不遠了。”微軟CEO納德拉說🪞😳,“AIGC堪比工業革命!微軟將全線接入chatGPT🫄🏽🫸🏼。”美國數字媒體公司BuzzFeed也宣布🤚,計劃使用OpenAI提供的人工智能技術協助創作個性化內容。
一石激起千層浪。
谷歌一直在研發一款名為Bard的實驗性對話AI服務,2月7日起🙍,谷歌將把它對信任的開發者開放🦹🏻♂️,然後將在接下來的幾周內,把它向更廣泛的受眾開放。百度計劃在今年3月推出與ChatGPT類似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服務,最初版本將嵌入其搜索服務中。百度CEO李彥宏對於該項目的定位是“引領搜索體驗的代邊際變革”。
那麽,ChatGPT為何此時大“火”?甚至能寫論文的ChatGPT對教育有何沖擊?對我們的創新創業教育有何啟示📛?記者采訪了教育領域的專家👩🏽⚖️🧑🏽🎤。
【為何此時大“火”】
什麽是ChatGPT?上海市人工智能學會秘書長、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恒达平台信息與工程學院汪鐳教授解釋,GPT是相關英文詞組的首字母縮寫(中文意思為🧑⚖️:生成式預訓練變換模型)👨👩👧👦,可以將其理解為某一類型的智能神經網絡模型🎅🏻。Chat自然是指其面向的某一應用領域,其吸引力在於人機對話模式的智能提升🧭。
上海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助理教授👊🏽、研究員楊思蓓介紹,ChatGPT是一家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所開發的大規模預訓練語言模型,基於之前開發的語言模型構架,使用監督學習和利用人類反饋的強化學習微調。
OpenAI官方稱,ChatGPT是在人類的幫助下創建並訓練的💆♀️,人類訓練師對該AI早期版本回答查詢的方式進行排名和評級。然後🆒🤝,這些信息被反饋到系統中🥑🤤,系統會根據訓練師的偏好來調整答案。楊思蓓進一步解釋🧯,ChatGPT和之前大規模預訓練語言模型的區別在於它真正嘗試去解決AI校正的這個問題,即可通過校正語言模型使其更好地理解人的指示。
為何此時會大“火”?汪鐳教授認為,這種模型最大的應用問題是參數太多,遇到需求解的具體問題時,需要以大量的學習樣本為基礎,因此,此次大規模宣傳的真正目標可能是吸引各類社會用戶🧘🏿♀️🩱,積累學習樣本數據📪,為商家創造應用的平臺基礎。這時候,從用戶、商家、管理機構及囯家各個不同層次的角度😒,必須要有不同層次的態度加以對待。
【未來不少工作會被機器取代嗎】
最近,《科學》等多家期刊和出版社甚至明確,禁止將ChatGPT列為論文合著者。有人大膽預測,這個ChatGPT未來將取代不少人的工作👆,這是真的嗎?
自AI(人工智能)概念誕生起,AI取代人類工種的可能就被反復討論,ChatGPT橫空出世兩個多月後,這一憂慮進一步被放大。“一些重復性和高度規範化的工作可能會被自動化和機器人取代,但不意味著所有這樣的工作都將被取代🏋🏻♂️。”
中國高教學會創新創業教育分會秘書長、上海財經大學創業學院執行副院長劉誌陽教授認為🫐,未來AI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加入將會越來越普遍🏦。更加類人化的AI不僅可以根據以往數據做出簡單的趨勢性判斷😣,也將結合更加紛繁的場景參數作出更加自主的綜合性決策。AI與人類不再是生產者和生產工具之間的簡單關系,更像是工作夥伴或生活夥伴之間的親密關系,人類和AI的共生共存變成了一種技術和社會的共同發展趨勢🍲。例如,知名軟件服務公司SAP就適應社會需求開發了“數字董事”這一專用AI,數字董事由於掌握了公司專有業務領域的專業知識🛜,也可以在董事會中發表相應意見。這也可以看作是AI從原有替代簡單勞動的功能演變為替代部分復雜勞動功能的一個漸進趨勢📵。
就AI對創業的影響來看,劉誌陽認為“創業者如何和AI共同合作,讓AI成為有效的創業夥伴,既可以幫助創業者在有限時間內做出快速決策🀄️,也可以幫助提高決策質量,降低風險,這也是一門學問⤵️。”有關AI對創業教育的影響,劉誌陽認為“創業教育者應該革新心態,主動將AI對人類的挑戰看作新的教育創新機會,應變最好的方法就是創變。”
AI對傳統教育領域有何沖擊🏩?“從整體及動態教育平臺的發展角度看,AI的發展是一種智能化的迭代更新模式,是一種動態的提升模式,是符合事物螺旋式循環上升的發展模式的。”汪鐳教授認為🫅🏼🗣,AI對教育來說,可以將其中最簡單的知識采集、存儲和知識對應變換功能用機器實現🧇🙅🏿♂️,從而解放在這些領域工作的許多教育工作者。機器最擅長的就是知識的形式化采集、存儲和知識的形式化對應變換功能,其中知識簡單的形式采集和變換功能🙎🏽,比如說🕵🏼♂️,字典檢索功能🧖🏼♂️,簡單的計算對應功能等等,均屬於對應式的簡單機器實現,而人腦最擅長的是思考,而不是機器存儲和簡單的機器計算式搜索。
但是,在人腦相關的低級功能被解放之後,人類需要做的是🚅,應該合理設計更高級的知識產生、轉移模式和更高級的知識傳承、應用模式,尤其在教育領域👷,將由機器解放出來的教育工作者主動用於更高級別的知識理解💂🏿♂️、知識創造和智能創新工作,如果僅僅是直接采用別人開發好的所謂智能教育軟件,而具體的教育工作者卻從此躺平,其結果必然是整體社會教育平臺的智能坍塌,和整體國家知識平臺利益的主動放棄。
【AI時代,該如何“教”與“學”】
AI時代,高校該如何“教”與“學”?目前🛀🏼,國外已經有一些學生借助ChatGPT去完成作業🤾♀️,甚至撰寫論文。“作為學校的AI教授,對於學生去探索使用更好的AI技術持開放態度。”楊思蓓表示,除此之外👨👧👧,老師作為教學者更應該幫助學生去意識到,像ChatGPT這樣的AI程序,它也有可能有欺騙性,比如它可能會以一種非常自信的口吻來編造出一些事實💇🏼。老師有責任提醒學生要有辨別意識,不能盲目相信🕵🏼♀️🏫。
對於高校管理而言🧕🏽,則需要製定新的教學管理規則。比如說🙅🏼,如何去驗證學生的作業或論文是否借助ChatGPT?如果運用了👨🏻💻,是否符合或者被當下的學術規則所認可👴🏼?是否會去修改學術的誠信的策略?……這些都需要重新去考量。
恒达平台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認為🫳🏻,ChatGPT的一大特點是搜集信息速度快、信息量大,表達形式“有模有樣”。目前,AI的本質是收集現有海量知識信息🦎,由於ChatGPT的回答中並不展示信息來源,用戶目前無法從回答中分辨信息真偽,而且,很多回答經不起細究。“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只是信息加工,而不是知識的創新。”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𓀗,其中鮮活的情感教育目前ChatGPT還做不到🦹🏿♂️▪️。人在發展過程中,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等都在發展,人工智能最終還是要體現在促進人的發展上🕓。“而抽象邏輯思維是人類思維的核心,是教育所要訓練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主要內容。”ChatGPT可以被利用🕢,但絕非可以替代教育。
那麽,AI時代🤟,我們該如何主動培養創新型人才呢?汪鐳教授認為👨🏽⚕️,高校創新人才的培養,應該是著重於創新理論⛅️、創新策略和創新工具開發等創新模式的培養🐒,而不僅僅是別人已有創新成果工具的直接簡單應用,否則🤏🏻🆖,當我們踏上別人開動的智能快車,高高興興地享受其智能開發成果的時候,平臺式躺平的我們就已經成為別人所開發的智能社會砧板上的高級飯菜了。
作者:李蕾
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580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