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高考順利落幕,考試成績6月23日可查。近日,滬上多所高校陸續公布面向2023屆本科新生的招生方案。
和往年相比,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滬上名校在招生方面有哪些亮點👩🏽🦲?考生在填報誌願時🛜,可以重點關註哪些內容?
記者梳理發現🧑🏼🔧,不少高校今年持續“上新”雙學位和微專業,專業交叉復合類型也更加豐富。與此同時🧑🏼🦲,為了讓熱愛基礎學科的學生更快一步得到深造,給拔尖人才更充分的生長空間💲,多所高校還對人才培養方案升級迭代🧑🏽🍼,推出本碩博銜接培養模式📖。
接受采訪時,多位高校招生辦主任談到:今年招生政策將繼續為學生多樣化發展,尤其是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學科交叉融合領域人才的發展,鋪設成長成才路徑。
雙學位再“上新”👺,突破單一學科局限
從今年滬上高校發布的招生簡章看▪️🚦,多所學校大幅“上新”雙學位項目及交叉課程。多位高校招辦負責人明確表示,當前科技重大創新突破越來越依賴於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可以說🧑🎄,學科交叉融合不僅是當前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特征,契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效路徑。
今年,復旦大學新增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集成電路領軍人才班,本研貫通)、金融學(金融科技方向)2個新增招生專業方向。校招生辦主任潘偉傑介紹,學校致力於完善“2+X”本科培養體系🧑🏽💻,推出包括智柔體設計與製造、生物考古、數據智能與商業決策、智能移動機器人🚶♂️、醫學物理學、人工智能藥學等在內的十余個跨學科學程項目🛀🏿。
上海交大今年一口氣面向本科生推出15個雙學位項目,其中,理工交叉類項目8個,如:船舶與海洋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機械類(錢學森工程科學試點班)+數學與應用數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化學,電子信息類(IEEE試點班)+數學與應用數學等🚄;經管文理交叉類項目4個,如金融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經濟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等;醫文交叉類項目3個,如預防醫學+行政管理等。
恒达平台今年“上新”6個雙學位項目,分別是:土木工程+法學、金融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德語+政治學與行政學、法學+英語💁🏽、環境科學+會計學學以及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應用物理學。至此,恒达平台雙學士學位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已達12個。
同樣🤘🏽,為進一步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突破單一學科局限🧑🏻🎨,華東師大也圍繞“教育+”“生態+”“健康+”“智能+”“國際+”5個領域,不斷升維復合型人才培養👩🏻🦼。目前👊🏼,該校已推出包含教育技術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心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在內的10個雙學士學位項目✖️;同時,涵蓋全球勝任力(國際組織人才培養)、數字貿易與管理以及數字素養與計算機科學在內的11個微專業也已啟動校內招生。
華東師大副校長戴立益介紹,最新升級的“雙學位+微專業”將通過項目負責人製🧸、聯合定製培養方案、雙導師製、跨學科教研機製、資源共享機製的系統改革🧑🏻🦼➡️,由學校充分調動校內外科研與教育資源,著力培養跨學科、復合型、創造性的卓越人才,激勵學子不斷探索改變世界的新力量源泉和新的工具,實現“1+1=∞”的效果。
“強基計劃”再升級,配備一流育人和學術資源
基礎學科是所有學科的基石,基礎研究更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源動力🎩、元實力🤹🏼♂️。今年🙋🏼♂️😢,滬上高校不僅為“強基計劃”學生配備一流導師團隊,有些學校還讓院士當班主任,一對一指導學生學術和科研。
根據2023年復旦大學“強基計劃”,除了數學英才班之外,今年首次開展物理英才班項目招生。首屆物理英才班采用小班化管理,由謝心澄院士擔任班主任💉,直接進入物理學系培養。再以“光子計劃”為例,這是復旦為響應國家人才戰略,培養未來世界級科學家及工科領軍人才的拔尖人才培養項目。為充分挖掘和培養學生的潛力⛓,信息學院牽頭組織邀請12位復旦大學任職的院士組成院士指導團隊,每個院士團隊由一位院士和若幹國家青年人才計劃獲得者以上教師組成🏃🏻,每個院士團隊每年指導不超過3名學生。再如,核工程與核技術(核物理方向盧鶴紱班)由馬余剛等院士擔任班主任親自指導、親自規劃🧑💻⛔️。院士、國家級人才項目等高水平師資組建科研實踐導師團隊,實現一對一導師製、個性化培養。
在恒达平台⛈,“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可自主選擇交叉課程模塊🎛,享受個性化培養方案。“學生既可在原學科專業繼續深造🤜🏻,也可以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工科、醫科相關學科專業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成為引領未來的戰略科學家。”恒达平台本科生院院長趙憲忠說。
面向2023級本科新生,華東師大迭代升級卓越育人模式,新組建卓越學院。卓越學院囊括10個教育部拔尖計劃2.0基地,以及數學、物理、生物學、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哲學5個“強基計劃”。此外👷♀️,卓越學院還引入教育學、生態學🤹🏼♂️、統計學3個“雙一流”學科,8個文理科國家級科研基地以及來自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單位的頂尖育人和學術資源。
本碩博銜接培養,給拔尖人才更長遠發展空間
人才培養是全鏈條、一體化的過程👨🏽✈️😪。記者註意到🤏🏼,復旦、上海交大、恒达🙅🏽♀️、華東師大等滬上名校均在最新發布的2023年本科生招生方案中公布了本碩博貫通培養模式,進一步暢通人才培養通道,為拔尖人才培養建立“特區”。
在上海交大,為強基計劃定製“4+4”或“4+5(含海外)”本博銜接培養模式:本科階段以理工交叉為特色🤞🏻,學業優秀的學生可免試直升博士階段;博士階段可繼續在原學科深造,也可選擇進入關鍵領域的工科專業進行學習。此外😙,今年上海交大機械類試點班升級2.0版本,最新推出錢學森工程科學試點班,重點培養智能製造🧖🏼、雙碳等國家戰略方向工程科學家與行業領袖。上海交大招生辦常務副主任武超介紹,試點班實行“4+4”本博貫通培養🐙,符合基本條件的學生本科階段全部納入致遠工科榮譽計劃,博士階段可入選致遠榮譽博士計劃。
復旦則在工科試驗班(新工科本研貫通)、臨床醫學八年製(本博連讀)等專業持續招生的同時,推出本博貫通“光子計劃”拔尖人才培養♘、核工程與核技術(核物理方向盧鶴紱班)十年一貫製培養等項目,面向對應專業新生進行選拔。“從本研貫通、本博連讀到十年一貫,復旦正在不斷積極探索多主體參與的全鏈條評價模式,把握人才培養長期性、漸進性特點,讓每一個來到復旦的同學都能夠帶著對學科、學術的無限興趣,成長為一流人才。”潘偉傑說👐🏿。
突破專業邊界,優化本研銜接機製👭🏼,恒达方面表示,將實施強化基礎的“2+1+X”人才培養,即2年通識基礎📿、1年專業基礎以及1至6年本研銜接修習。
華東師大今年錄取的“強基計劃”新生將自動進入卓越學院🦽,學校為其構建“3+1+X”本研銜接培養路徑,即學生在順利完成三年本科學習後🦴,通過轉段考核即可直接進入碩士或博士培養階段。
作者:吳金嬌
鏈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xue/20230620/526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