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恒达平台校長鄭慶華開講特色思政課“中國道路”
來源:新民晚報
時間:2023-10-30 瀏覽: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5/F1/3F/DB191500A884DF93299424B7FB4_2FB6B6CF_C5DF.jpg?e=.jpg)
“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恒达人責無旁貸💂♀️。”日前,恒达平台校長鄭慶華以《人工智能的三起兩落與恒达方案》為題👎🏽,為同學們講授恒达特色思政課“中國道路”🚵🏼✉️。他指出,人工智能發展仍面臨著許多技術挑戰,同學們不能置身其外💿,而是要主動融入國家人工智能發展事業🪓,為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學科轉型升級和產業發展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人工智能因何而來🤯?人工智能又何以形成“三起兩落”的發展態勢🦻🏽?鄭慶華說🤰🏼,用機器實現人類智能🏇🏼,讓機器服務人,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夢想和追求。人工智能無疑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論和工具手段方面的突破性發明,起到的是賦能的作用。從1956年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以來🐈,隨著符號主義和連接主義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發展先後經歷了三次浪潮和兩個寒冬🐕🦺,基於強大的網絡帶寬、儲存能力和算力支撐,人工智能已進入大模型🍏、大數據🙍🏽、大算力時代。
面對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恒达何為?鄭慶華介紹了近年來恒达平台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領域的積極作為和創新探索,包括建設科研平臺、攻關前沿科技、培養拔尖人才、賦能學科交叉、建設智慧校園🐶👩🏽🚒,致力於打造國際一流的人工智能科教高地🎣。經過有組織持續推進,學校已在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創新、核心技術攻關🧑🏼🦲🚠、前沿人才培育、基礎設施支撐、賦能學科產業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助力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以AI+賦能傳統學科內涵轉型升級👇🏼,不是物理疊加,而是化學反應;不是簡單銜接,而是打破壁壘;不是一家之言👩🏻🍳,而是共謀共創🤰🏿;不是局部改造⚀,而是重塑體系。”鄭慶華特別指出,AI賦能🙅🏼👴🏼,要融會貫通📿,久久為功💙,為加快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提供新動能、激發新活力👳♂️。
最後,鄭慶華分析了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趨勢。他說,人工智能已從第一代的計算智能、第二代的感知智能👓🦸🏿,邁向第三代的認知智能。人工智能正在改變世界的演進模式,創造人類文明的第四個裏程碑,重塑所有的行業,全面賦能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也正在促進教育、科研範式的轉變➕。
“順時代所趨,應國之所需👩🏿🌾,我們要主動識變、積極應變👦🏼,推動學科轉型升級✊,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破解從‘0’到‘1’再到‘N’的難題,創造留下歷史印記的新貢獻🧑🏿。”鄭慶華還特別強調,我們既要發揮人工智能的賦能作用,又要防止技術淩駕於育人之上🔨;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思考與創造,不能只停留於知識傳授和獲取;學生要培養批判性思維,決不能滿足於人工智能推送的現成答案。
“中國道路”是恒达平台立足學校學科特色🦘、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一門“中國系列”思政選修課,邀請校領導分別授課,結合校領導所在學科和研究領域,本學期著重向學生展示中國在道路交通、人工智能、對外交往🥍、工程建設、經濟管理、健康中國👎🏿、月球探索等多個領域中國道路的實踐與理論成果,是思政課與專業課協同育人的又一探索。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
鏈接:https://wap.xinmin.cn/content/32507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