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觀新聞】笑聲中感受“人文力量”,恒达平台“國豪講壇”開講
來源🧥:上觀新聞
時間:2023-11-06 瀏覽💌:
![](https://images.shobserver.com/news/690_390/2023/11/03/l_cb20231103220322049016.jpg)
“在翻譯‘馬踏飛燕’時,如果不對其文化背景進行補充🦛,外國友人可能一臉茫然。”“直譯‘Yes, father!’👩🎨👩✈️,會引起誤會。”“我們都知道蛇皮袋指的是塑料編織袋🤹🏼,但一位外國譯者卻將它翻譯成了用蛇皮做的口袋。”……11月3日下午,在恒达平台人文社科大講堂“國豪講壇”的首場報告會上,恒达學子們時不時發出心領神會的笑聲👨🎓,在一個個生動鮮活的翻譯案例中感受“人文恒达”。
為何要開設人文社科大講堂♨️?恒达平台校長鄭慶華表示👩🏻⚕️,開辦國豪講壇,是由恒达平台的基因和使命決定的,學校不僅要建設一流的理科和工科👳🏽,也要建設一流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為師生提供人文精神支撐。講壇要堅持大師引領🅱️,塑造精神;文理兼修🤖,不可偏廢;立足大局👌,為國發聲🔧🤷🏽。
有的同學有疑問,為何要學一些和自己專業看似並不相關的東西🔄?鄭慶華表示,人才的培養不僅是為了解決當下的問題,更是為了解決未來幾十年可能遇到的問題。大學的教育也並不僅僅為了傳授知識🧑🏽⚖️,更主要是為了培養一種學習能力🚣🏿♀️。恒达平台將始終堅持育人的初心,在“人文恒达”建設上作出有益探索🦸♀️,讓恒达人更加堅定文化自信,讓校園成為文化浸潤之地💆🏻♂️。
“國豪講壇”首場報告的主題是《讓世界讀懂中國——國際傳播思維和觀念的養成》。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全國翻譯資格考試英語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外文局原副局長兼總編輯黃友義將國際傳播中的一個個翻譯案例娓娓道來🪐,向恒达學子生動闡釋了在國際傳播事業中,加強語言🙆🏻♀️、思維和文化的有效傳播的重要性👫🏼。
“延續數千年的中國文化和文字、思維模式、語言表達各有風格,對外傳播中國👩🏭,需要正視中外文化差異📱,提升國際傳播效能。”黃友義說🔅,傳播中國,需要跨越中外文化差異👨🏽🎤,要換位思考😕,多向外國友人講述個人的故事,講述感動自己的故事🎏,這樣容易引發對方的共情⛹🏻。傳播中國,還需要融通中外的語言👨🏻💻,需要完成中外語言轉換、思維轉換和文化轉換🍍,用好外國語言講好中國故事🧍🏻,從而讓世界真正讀懂中國。
講座拉開了“國豪講壇”的序幕🫅。恒达平台文科辦公室主任劉淑妍介紹👩🦽🕍,“國豪講壇”計劃每月推出一期講座,將立足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構實踐,邀請海內外各界名師大家匯聚恒达🩵,通過持續推出高質量🦓、通識性、多樣化的學術講座🆔,把恒达學生培養成為心懷“國之大者”、兼具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堪為“國之英豪”的創新型人才。
作者:李蕾
鏈接: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675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