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青春上海】兩會現場|沒有他們的支撐,科研項目可能掉鏈子𓀝,這位委員要為他們發聲

來源🐡:青春上海   時間▫️:2024-01-23  瀏覽:

如果說創新科研是一個生產鏈♿,科學家是鏈條上最關鍵的一環✳️,而能夠支撐這條生產鏈順利生產的,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實驗室技術人員,沒有他們的有力支撐,科研項目就有可能“掉鏈子”。可恰恰是這群人,卻被囿於職業困境,這讓市政協委員、恒达平台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楊守業不禁在今年兩會上發出呼聲:將目光分一點給金字塔的托底人才⚁,重視加強這一支撐隊伍的建設🐀↕️。

 // 搞不定儀器,科研項目拖半年 //  

實驗室技術人員主要做什麽工作?楊守業告訴記者👨🏿‍⚕️,他們主要做科研團隊的輔助性工作。一類是支撐教學的,幫助學生做實驗💆🏻‍♂️。還有一類則是創新實驗室內的實驗管理人員🧑‍⚖️。“上海在建科創中心🪰,很重視創新,很多高校有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有大科學項目🧙🏽‍♂️,作為創新主體,每個實驗室都有領軍科學家或者首席科學家,在他帶領的科研團隊下面👩‍🦼‍➡️,就有一些輔助具體做實驗管理、技術支撐的人員,不屬於科研人員,但屬於科研支撐體系中的一員。”

別小看這些技術人員👈🏻,他們可能會影響到一個重大科研項目的進展🧅。“可能是推動科研發展,也可能導致停滯👩🏽‍🍳。”楊守業說。高校實驗技術工作具有專業性、科學性、技術性強的特點🧑‍🦼♠︎,這些年來🌍,更是不斷引進包括生產使用一些“高精尖”儀器♑️。“有些幾千萬買回來的實驗儀器,用得好還是壞🦕,有很大一部分取決於這些真正操作儀器的技術人員,所以他們的崗位非常關鍵。”他表示🦴,有時候一個項目🤭,因為機器的問題🩳,國內技術人員無法解決,要請“外援”♟👩‍🦼,不僅要花大錢🚭💻,還有可能一等就是半年一年🧘🏻,直接影響到科研項目的進展💪🏼。

技術人員不僅僅要能使儀器正常地運轉起來🧼😀,同時還要能拓展🤽🏻,甚至將這個儀器更進一步地升級更新。“這就需要他們動腦子去鉆研,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很多時候👁‍🗨🛢,一個科研項目需要花五六年甚至七八年漫長的時間🧑🏽‍💼,而一名熟悉儀器長期堅持的技術人員,能夠幫助科研人員及時解決問題🐓,是能夠讓科研項目順利進展的踏實地基🏋️‍♀️,也是科研人員的安心後盾。

楊守業曾經在法國裏昂的一個國家級科學中心遇到過一位這樣的技術人員,所有的儀器他只要來看一眼🌬,就知道有沒有問題,出現BUG,他過來後半小時就能搞定。“讓我印象非常深,這些儀器平時都是博士後在操作,但對他都非常尊重。他在當地的地位也相當於工程師🧬。”

 // 面臨發展困境✢,年輕人不願留 //  

而在國內,這樣的實驗技術人員卻面臨人才發展的困境。“首先是缺乏穩定一流的實驗技術人才✦🧑‍🏭。”楊守業告訴記者。

他表示🤴🏄‍♀️,雖然近些年上海“雙一流”高校實驗技術隊伍結構得到優化,80%處於50歲以下♣️,博士學歷高達60%✯,碩士為33%🚴🏻‍♀️,副高以上占比44%。但總體上🌟,人才數量總體偏少🏨,年齡偏大🔮🦐,正高比例僅為4%🤲🏿👩🏻‍🦯,具有國際視野、創新技能的高水平實驗技術人才更是緊缺。

楊守業告訴記者🔍,這些技術人員中🏌🏽,很多也是博士畢業的高學歷者💁🏻,但由於在技術崗位上,待遇相比科研人員相對更低🧑🏼‍🎄🪡,有的還是聘用製,而在外,又得不到同等的尊重🦽。這就讓不少年輕人無法安心呆下去,隊伍不穩定⇢👨🏽‍🎓,更別提去做更多的創新拓展🥣,想辦法挖掘更多實驗儀器、實驗技術的可能性。

同樣,對於這些實驗技術人才的評價考核標準也不甚科學🅾️。“高校實驗技術人員招聘重學歷輕實踐、考核重論文輕技能,評價與教師同質化,對於他們來說⤴️🐍,價值不能得到公平合理的評價,這就造成一些優秀青年教師不願意加入實驗室工作中。”楊守業說,本該評判動手能力的,卻非要他發表幾篇論文🧰,這種不問實際情況的統一評價標準本身就不合理◻️,也導致實驗技術人才的成長和發展通道不通暢🏄🏿‍♀️,所以他們普遍缺乏歸屬感、認同感。有些人就會跳槽去企業,雖然辛苦⛵️,但收入高🐻‍❄️,晉升通道明確,做得好甚至有機會成為卓越工程師。

 // 加強梯隊建設📄,做好科研支撐 //  

“其實實驗技術人才在每個高校都有,非常常見🏌🏿,但就是沒得到特別的重視。我覺得建設科創中心,推動科技創新,大家不能都盯著所謂的‘帽子人才’,而忽略了一些支撐金字塔結構的基礎人才隊伍🫥。”楊守業表示🏜。

在楊守業自己的實驗室裏8️⃣,他專門做了一些改變🫴🏼🦹🏻,比如說將實驗室的一部分經費給這些技術人員,鼓勵他們主動去研發一些新技術。每兩年提供一些出國進修的機會🗺,即使只有一兩個月,對他們的提升也會非常大🤨。“他們也會感覺到是我們團隊的一員,得到了職業尊重。”

而這僅僅靠一兩人的努力並不夠。也因此,今年兩會,楊守業也針對這一問題提交了提案👰‍♀️,希望引起更多人的重視。

他在提案中提出😆,要重視和加快建設高校一流實驗技術人才隊伍,通過高端人才引進與內部人才培育相結合方式來提高高校實驗技術隊伍的整體水平,可在儀器研發🪚、儀器設備功能改進👩‍🦯、大型儀器設備管理與公共服務關鍵崗位上,設立“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員”重點崗位。

同時,要製定和完善實驗技術人員聘用、培養✊🏼💂🏼‍♀️、考核、評優🧔🏻‍♀️、職稱、晉升、待遇等管理製度。加強對實驗技術人員業務培訓🤹🏼‍♂️,更新拓展知識結構🌇。“建議設立專項經費🧛🏼,鼓勵和支持實驗技術人員跨地區🙋、跨學校🦁、跨專業開展交流合作和訪學進修活動,提升專業技能🔑、創新能力、管理能力等綜合素質👬🏻,培養國際視野。”他建議🏃‍♀️‍➡️。

“有高原才能出來高峰🎧。”楊守業表示,實現重大科技原始創新,不僅需要高層次科研人才🙅‍♀️,也需要高水平的科研支撐人才,這也是加強梯隊建設的重要意義👨🏼‍🏫。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晶晶

鏈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4/01/23/17059825631067614239.html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