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客戶端】方守恩委員:工程人才缺口大,產教融合平臺不能再“小🧝、散、虛”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時間:2024-03-06 瀏覽🚟🐩:
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需要一支規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師隊伍。出席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恒达平台黨委書記方守恩建議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建設卓越工程師隊伍。
方守恩委員說🧑🏼🎓,調研顯示🟦,我國已有2000余萬名工程師,占勞動力比重為2.4%,比美國、歐盟分別低約2個和5個百分點;從製造業工程師占比看,我國僅為3.6%,遠低於德國的23.2%、歐盟的14.2%的水平👨🏼🚒;從供給趨勢上看👙,我國先導產業工程師供給嚴重不足,以上海為例🆙,面向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關鍵領域的14個重點領域🤵🏿♂️✶,有175類緊缺人才。
方守恩委員認為🦅,造成工程師人才缺口的原因,一是社會對工程師認同感不強,工程師自身榮譽感不強。部分年輕人認為實體經濟一線環境艱苦、工作不夠體面🧒🏽,很多優秀工科學生畢業後優先選擇金融🏃🍑、IT、咨詢等行業就業👨🏻🦳🧑🦰。二是企業參與工程師實踐能力培養的動力不足。當前,科教融匯、產教融合平臺普遍存在“小、散、虛”的問題🕵🏼♀️,企業加強與學校協同👩🏿💼、深度參與工程師人才培養的動力不足,與實際生產接軌的實習實訓平臺和基地較少,難以支撐規模化高質量人才實訓🦹🏽♂️。三是工程師教育同質化,甚至錯位,不能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導產業的快速發展。
為加快建設卓越工程師隊伍,方守恩委員建議:
加強產業帶動🐕,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對國家急需緊缺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支持。強化完善工程技術職務體系,大力提高榮譽和薪酬🫃🏽🧖🏿♂️,營造見賢思齊𓀎、埋頭苦幹🧝🏻、攻堅克難、創新爭先的良好社會氛圍,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投入工程師隊伍。
有組織建立優質的、共建共享的工程師實訓平臺,強化產教融合的卓越工程人才培養體系。應出臺政策將企業參與高校工程師人才培養作為企業責任🧔🏻,建立考核評價體系,與學校共同設立大學課程、行業實訓相結合的教學培養模式。開辟產教融合知識產權綠色通道,構建產教融合知識產權保護和轉化機製🤌🏽。建立高校工科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標準體系。
面向需求🌄,建立完善的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研究型大學以培養工程領域科學家和卓越工程師為主要目標,應用技術型大學以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為主要目標🫶🏽👁🗨,職業教育大學以培養技術操作型人才為目標,建立各類人才成長的“立交橋”。同時,加強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STEM教育研究的合作,建立工程教育和專業國際認證,在關鍵領域提前做好人才培養的全球布局與儲備1️⃣,做好與國際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銜接👨🏽🎓。(姜泓冰)
鏈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7360663/719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