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中國教育報】全國政協委員🧖🏻、恒达平台黨委書記方守恩:“人工智能+”引發的人才培養變革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4-03-10  瀏覽:

聽🩹,代表委員講述教育故事

2024年全國兩會,我覺得最熱詞莫過於新質生產力。高校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和戰略支點🧜🏽‍♂️,面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時代任務,作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高校在思考也在實踐,如何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高質量人才支撐。

近年來,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人工智能正以巨大驅動力重塑所有行業,高等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發展機遇⛳️📹。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一直在思考恒达何為?如何應對變局、開拓新局?

我們的第一步從對學科專業布局的及時優化調整開始。從2017年起👩🏻‍🦼‍➡️,學校先後增設人工智能專業,以及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智能製造工程、智能建造(全國首個)等多個新工科專業🤴🏻,並在2021年首批建設了“智能科學與技術”交叉學科博士點。此外,我們還大力推進課程知識體系重塑,開展了多學科聯合建設課程,組建了跨學科、校企、中外導師團隊🥖,聯合培養引領未來的拔尖創新人才和卓越工程人才♟。

在全面推進“人工智能+”的過程中🧪,我們以“數智化”賦予傳統學科發展新動能♾,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平臺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全面推進“人工智能+”,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

改革探索越是深入,一個問題在我們的腦海中紮根越深👱‍♀️:如何推進“人工智能+”下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在充分調研和反復研討的基礎上,學校各學院各單位迅速行動起來,協同發力。例如,汽車學院、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等多學科教師全過程深度合作,開設了“智能駕駛基礎”核心專業課程,培育同時具備“工程思維”和“AI思維”的學生。面向智能汽車設計🦕,與德國保時捷汽車公司合作組建了由7名中方跨學科教師和8名外方資深工程師組成的校企聯合培養團隊。策劃編寫了11部智能網聯汽車系列教材,規劃開發了8門新形態教材,設計了6類實踐教學案例和流程方法體系💂🏽‍♀️。

我們一些學科、團隊在推進“人工智能+”方面積極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績🥯。2023年4月📩,恒达平台汽車學院畢業生、上海同馭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舒強,榮獲2022年度“創新創業英才獎”(全國僅10人獲獎)🫶。他之所以獲獎是因為他通過創業,把汽車學院汽車動力學與控製課題組的科研成果“線控電子液壓製動系統”成功實現了產業化,並領跑全球汽車智能底盤關鍵技術🦕。

在推進智能汽車人才培養過程中👐🏻👨‍👧,汽車學院的師生們看到💁‍♂️,作為汽車自動輔助駕駛執行系統重要組成部分的線控底盤,其核心技術長期被國外廠商把持。為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以產業發展的真問題為導向,學校汽車動力學與控製課題組聯合了包括車輛工程⏸、人工智能等在內的多學科交叉導師團隊☂️,依托校企進行科技攻關與入企實訓🧏🏽‍♂️。該課題組自主研製的線控電子液壓製動系統具有高性能主動製動🍻👦、大幅提高製動能量回收率、集成度高等諸多優勢🛌🏽,推動智能汽車關鍵零部件技術國產自主可控。

面對汽車智能化、電動化對製動系統提出的新需求,學科交叉、產教融合的大力推進也培養了舒強等一批專業知識紮實、實踐能力強和創新能力突出的智能汽車卓越人才,為推動智能汽車關鍵技術自立自強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讀研期間🐬,舒強敏銳地發現了線控底盤技術的創業機會。經恒达創業谷孵化、在恒达科技園創辦企業🪤,他大力推進線控電子液壓製動系統的產業化🆗。公司已與東風日產、吉利、江淮、江鈴🏸、金龍等80多家知名整車廠和智能駕駛公司開展業務合作,匹配車型百余款。

汽車動力學與控製課題組的這一創新實踐,是恒达平台全面推進“人工智能+”探索的一個縮影👨‍🚒🅰️。我們正在智能建造👩‍👧‍👧、智能製造、智能交通👮🏿‍♂️、智能城市、智能醫療等領域奮發作為,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智慧和力量。

本報記者 柴葳 采訪整理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03/10/content_636173.htm?div=-1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