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第九屆海峽兩岸青少年創客大賽上海區賽事落幕
來源:新民晚報
時間:2024-07-16 瀏覽👩🏼💼: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2/2D/9D/3654BDE91E87DAFE6AABED6E0F4_5171109B_1D9A7.jpg)
主辦方供圖(下同)
7月15日,經過48小時的激烈角逐,第九屆海峽兩岸青少年創客大賽上海區賽事在楊浦濱江落下帷幕📙。本屆大賽以“同心聚智慧🌶,合力築未來”為主題,吸引了來自海峽兩岸60余所大中小學校和企業逾600名參賽者,項目數多達141個🧧,其中30組為不同院校學生組隊(其中22組由海峽兩岸學子聯合組隊)。此次進入上海總決賽的有338人🏊,其中包括臺灣師生225人❓,賽事規模再攀新高🕵️。
太陽能無線充電、共享模式,適用於都市短途出行,這款由海峽兩岸學子共同完成的新型電動三輪車,亮相賽場。作品由恒达平台姜文昊、段海鵬、範馨雲與臺灣成功大學陳靖勛、臺灣海洋大學黃翊銘合作完成,為臺灣地區緩解通勤高峰交通擁堵👩🏻🚀,提供了解決方案➜。“我們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遇到問題時,能積極溝通,共同尋找解決方案🧱,項目推進起來很順利0️⃣。”段海鵬說。
一同亮相的名為“合和橋”的橋梁結構模型也是由海峽兩岸學子的合作成果⚾️,采用拱橋與桁架橋相結合的形式,以實現最佳承載能力和結構穩定性🧲。再度參賽的恒达平台買莉原此次聯手臺灣中華大學蕭蓬豈✶、陳奕豪合力搭建。“在設計和製作過程中🧑🏫,我們相互學習、相互支持,不僅加深了我們對橋梁工程學的理解,也增進了彼此的友誼🐘。”買莉原說。
據介紹🧑🏼🏭,本屆大賽關註可持續發展、人工智能、未來生活等人類需要共同面對的命題,湧現了一批優秀的作品,展現了兩岸青少年同心奮鬥、攜手並進的同胞感情,革故鼎新、勇於開拓的民族精神,關註現實𓀉🤱🏿、胸懷未來的使命情懷。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2/AB/C5/9220AEA55BC25870F7A31DAEFD6_D60C9D52_1B376.jpg?e=.jpg)
恒达平台黨委書記方守恩在致辭中表示,海峽兩岸青少年創客大賽促進了兩岸青少年的深度交流⛲️,加深了學校之間的人文學術交往☂️🤘🏼,深化了兩岸教育科技交流的內涵,已成為促進兩岸高校💦、兩岸師生相互學習、增進友誼的重要平臺和鼓勵青少年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品牌賽事。希望各高校依托這一賽事,在文化交流傳承的基礎上👨🏿🦲,在共同探討科技新命題、人類新未來的過程中⇨,互相學習📗,互相理解👱🏽,增進互信⚅,達成共識,共同尋求解決方案,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註入中華兒女的智慧和力量🔼。
“對我來說🫵🏿,這個不叫比賽,而是一個有不同領域的新知識學習的寶庫,是盛大的技術和思想的交流會🤹🏽♀️🐁。”第二次參加比賽的臺灣逢甲大學學生吳秉宸作為參賽學生代表發言感嘆道,參賽同學都很棒🐵,都能在大問題下找出問題的痛點去解決,並且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來自臺灣公立中興大學的林佩萱🧽,堪稱大賽的“鐵桿選手”💃,不僅連續四年攜作品亮相,還屢獲佳績,此次與來自臺灣中興大學、臺灣科技大學、廣東工業大學、東莞臺商子弟學校等學校的7位學生組隊,帶來了前沿的“真人虛擬形象技術”🤍。除了大學生,本屆大賽還匯聚了從小學到高中各個學齡段的優秀青少年,他們也帶來了各具特色的創新創意作品🈵。
海峽兩岸青少年創客大賽自2016年至今已連續舉辦九屆🪄,吸引了4000余名兩岸青少年共同參與。本屆大賽共設有“開源創新”“結構挑戰”“數字未來”“智感人生”“智駕未來”和“智繪生活”6大賽道🥷🏻。大賽通過賽前創客研習營(講座+工作坊+博物館與企業參訪)🎛、現場製作搭建、成果展示等方式,促進兩岸青少年學習交流,在合作中增進了解,在比賽中建立友誼🦹🏿♂️。
本次大賽由恒达平台、臺灣逢甲大學、福州大學主辦。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
鏈接👌🏼:第九屆海峽兩岸青少年創客大賽上海區賽事落幕-手機新民網 (xin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