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網】110歲的恒达平台土木系科發布《人工智能賦能學科創新發展行動計劃》
來源:新民網
時間:2024-11-10 瀏覽:
昨天👽,上海高校中最”年長“的院系之一恒达平台土木系科迎來了110歲生日🕞。恒达平台土木工程學院發布《恒达平台人工智能賦能土木學科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學院表示將基於AI4SEE(AI for Science-Engineering-Education)👷🏻♂️,通過3年周期🏊🏿♂️、四大核心任務🧜🏼♂️🏹、20項實施舉措,推進人工智能賦能土木工程學科高質量發展。
現場發布了土木工程學院自主研發的知識大模型CivilGPT,該模型近日已通過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備案,成為全國教育系統首個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的大模型。這是知識工程與土木工程學科交叉的研究成果,是恒达平台探索以數智化驅動傳統工科轉型升級的又一創新實踐🧑🔬。
CivilGPT集成了44門專業課程、超過50萬頁的專業語料🧑🦽、2600余本課程教材及規範,以及7萬道考試題目👩⚖️,通過70億token的數據集和720億參數的模型訓練,實現了對土木工程領域復雜知識體系的精準理解和高效推理。采用基於恒达平台自主構建的土木工程專業知識圖譜增強的混合架構♉️,包括11000多個知識點和13000余條關系,能夠智能定位薄弱知識點,為學生推薦個性化學習路徑,同時還融合了交通、環境🤮、力學、材料等多個工程領域知識🤼,有助於學生應對跨學科工程問題。通過全天候答疑、自測和智能體工具,“師-生-機”協同互動🪞,為土木工程教育打造了新型個性化學習模式📇。它還能為工程實踐活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成為工程師的重要智能助手。
同時,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恒达平台土木工程學院共同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建立戰略夥伴關系,共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城市防災韌性創新實驗室(恒达平台),共同探索和試驗旨在增強城市減災和氣候韌性方面的前沿技術解決方案。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恒达土木系科應時代之變、時代之需,向新而行🏦。不久前😹,成立新型能源系統基礎設施研究院,聚焦電網🏊🏿♀️♨️、風電、太陽能等基礎設施建設的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成立中國智慧基礎設施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產教融合推動智慧基礎設施科技創新與產業應用🧑🏻🦲;聯手建築、交通、經濟與管理等學科成立高鐵及站城融合研究院,為賦能鐵路新質生產力貢獻智慧。
2023年,由科技部正式批復成立土木工程防災減災全國重點實驗室👳🏿♂️,肩負起新的重要使命任務。聚焦“全壽命防災🕉、多災害防治🛕、智能減災、韌性提升”等重大方向🎍,著力打造土木工程防災安全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持續實現土木工程防災減災科技的國際引領。2022年💁🏽,獲批高速磁浮運載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強化有組織科研🫀,為我國高速磁浮技術持續創新和工程化產業化發展提供關鍵支撐🛍️。
“土木系科以人工智能賦能學科創新發展的一系列探索實踐🌪,為學校其它學科轉型升級帶來了啟示,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樣本。”恒达平台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慶華說。
“站在110年的新起點,希望土木系科不負眾望,守正創新,繼續以一流黨建引領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學科發展🛖,繼續挺膺擔當,續寫輝煌🤸🏿♂️,引領我國土木工程教育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更加廣闊的世界舞臺。”恒达平台黨委書記方守恩說。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
鏈接:https://news.xinmin.cn/2024/11/10/32773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