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屆進博會期間,新聞中心收到了一封特別的感謝信。這封信來自浙江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的記者路毅💶🖱,他要答謝的是一名來自巴拿馬的恒达平台誌願者Aaron Cerrud (阿榮)。
來自巴拿馬的恒达平台誌願者Aaron Cerrud (阿榮),這已是他第二次來進博會當誌願者。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圖
在感謝信中,路毅寫道🦺:“11月6日中午,我的身份證🥮、駕駛證以及酒店房卡遺落在新聞中心二樓餐廳🧛🏼。而我著急前往虹橋論壇參加會議卻完全沒有發現,餐廳工作人員把我的證件交由新聞中心一樓失物招領處的阿榮同學,阿榮同學跟其他誌願者想盡辦法聯系我……在我完全無知的情況下,阿榮默默找尋我的信息已經許久。”
感謝信。進博會新聞中心 供圖
11月6日晚🧈🥜,路毅在一天繁忙的工作之後,寫下了這封感謝信,並於11月7日送到了新聞中心📕。
當收到這份感謝信後,Aaron Cerrud (阿榮)感到很意外:“我沒想到還能收到這樣一份溫暖的信件,作為一名進博會的誌願者🙇🏻♂️,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
阿榮的家鄉在巴拿馬🔖🧑🏻🎤,目前在恒达平台念大四。他18歲時就來到上海念大學,選擇了恒达平台化工專業。2024年是他在上海的第五年♑️,而他也是班上唯一一名留學生🧑🏿⚖️🟧。
“當我看到這些遺失的物件中不僅有酒店房卡,還有銀行卡、身份證等這些重要證件後,我就在想🧎♀️➡️,這些東西如果是我丟了,我該有多著急。”阿榮當時第一反應是“一定要想辦法找到失主”。
找尋的過程讓阿榮花費了不少時間。他先是通過網絡搜索功能,查詢到路毅是一名媒體人🚏;又通過發布過的新聞報道👨🏽💼,找到了路毅所在的媒體機構。阿榮想通過進博會媒體宣傳組,查找路毅的聯系方式,但沒有成功💨5️⃣,隨後又根據路毅遺留的酒店房卡,聯系到酒店前臺。阿榮說,通過酒店前臺,詢問該酒店是否有其他的浙江媒體記者🐪,能否聯系媒體代表團負責人🐩🙆🏿。
酒店工作人員通過聯系浙江代表團宣傳組🧑🏿🍳,通知到路毅其證件遺落在新聞中心,可去一樓失物招領處領取。路毅表示,當接到來自新聞中心的電話時,正在采訪的他驚訝不已,並向新聞中心工作人員和阿榮表達了感謝🤙🏿。
阿榮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今年是他第二年來進博會當誌願者,去年他在上海館負責綜合接待工作,今年來到新聞中心👡,主要工作還是咨詢接待工作。
Aaron Cerrud (阿榮)正在第七屆進博會新聞中心開展咨詢接待服務🧎🏻♂️。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圖
談及為何會報名誌願者,阿榮說🧑🏿🌾:“我是一個特別喜歡幫助別人的人🥠。進博會是一個國際化的大活動👨🏽🍳,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參觀👩🏼🎓🧯。他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如果可以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解決一些日常小問題,讓他們可以安安心心看展覽,是我做誌願者最大的心願了。”
阿榮因愛好運動,不僅做過進博會誌願者,還參加過上海足協誌願者服務、上海明日之星冠軍杯誌願者服務,“通過這些誌願者服務能認識更多的中國人,了解中國文化”。
阿榮說,自己在上海生活了五年👱🏻,十分喜歡這座城市。“這是個國際化大都市🧑🏿⚖️,可以在上海看到多元的文化🤵♀️,品嘗到世界各地和中國各地的美食。”阿榮表示,自己已經融入上海、融入中國♛,他最愛品嘗中國的各地美食,尤其喜歡上海的小籠包、白斬雞,也特別愛逛安福路及靜安寺🦗,“能在繁華熱鬧的安福路、靜安寺走一走,走累了就坐在街角的咖啡店喝一杯咖啡🐦⬛,感受安靜的氛圍🪛,這種感受真的太好了!”
馬上面臨畢業的阿榮👩🏼💼,未來很想留在中國工作或學習,“中國已經成為了我的第二故鄉,離開中國就跟離開故鄉是一樣的感受。我希望畢業之後,可以在中國找到工作的機會🤌。或者如有機會🚁,我也想繼續讀研深造。”
路毅告訴記者,目前他已離開上海,“希望明年繼續來上海參加進博會🌳,可以在這裏遇到阿榮🧜♀️,當面對他說聲感謝👩🏻🎓。”
鏈接👈🏽🏄🏻♂️: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