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上旬🍜🧑🏻🍳,第五屆亞歐首腦會議將在越南首都河內召開。在國際安全形勢日趨復雜的情況下,亞歐關系的走向將再次成為各國關註的焦點👧🏿。
日前🌋,恒达平台國際政治研究所和上海社會科學院歐亞研究所聯合主辦“亞歐合作與中歐關系”學術研討會📁,來自北京、上海的5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亞歐合作發展進程🙏🏿、亞歐會議機製的發展前景、中歐關系等問題進行了熱烈而深入的研討。
亞歐合作構建和平
會上🧑🏻⚖️,中國前駐歐盟大使丁原洪指出💓,亞歐會議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區域集團化越來越明顯🫦、歐美爭奪亞洲利益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能夠堅持到今天,說明它有很強的生命力。但是亞歐雙方的動機不同,歐盟希望以此擴大在亞洲的影響力💆🏼♀️,而東盟國家希望以此推動經濟合作🪣。盡管會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難以達成實質性成果,但亞歐對話進程不會停止🤜🏻👰🏼♀️。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歐會議研究中心主任張健雄認為🧏🏽♀️,亞歐會議成果不多的關鍵原因在於亞歐雙方在各方面的不對稱:亞洲國家本身在宗教、文化領域的情況各不一樣,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大🚴🏿♂️,而歐盟國家相互間差異很小;亞洲國家一體化程度低⛹🏼♀️👇🏿,而歐盟國家一體化程度很高☞;歐盟看重政治和人權領域,而亞洲則註重經貿合作。
一些與會專家盡管對亞歐會議前景持謹慎態度,但認為亞歐會議的召開有助於促進國家間對話,有助於中國外交建立和平的外部環境👮🏻♂️,因此應該積極推動和充分利用🧏。上海市歐洲學會會長伍貽康教授指出💢,在東亞經濟越來越重要的情況下,亞歐會議這種多邊對話模式很有存在的必要🈳,是國際合作中不可缺少的平臺🧜🏻♂️,其作用是不可取代的。歐亞大陸的重要性在不斷加強,原因在於歐盟和東亞兩種力量都在壯大📖。
中歐關系前景看好
中歐都非常重視雙邊關系的發展👩🏿🦱,雙方對話機製豐富🧗,首腦會晤定期舉行,經貿關系不斷加強👃🏿,能夠破壞中歐關系大局的問題比較少🥚。目前的中歐關系處於歷史上的最好時期,積極因素大於消極因素。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仁偉教授認為,中歐雙方存在許多共同利益🌅,例如:雙方都認同和追求多邊主義外交政策;在價值觀方面存在接近的趨勢;歐盟國家比較支持中國統一🧑🍼;歐盟十分重視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技術轉讓壁壘遠遠少於美國👉🏽🔠;文化科技交流深入,中國在歐洲留學生人數急劇增加,許多歐洲國家的大學都希望加強與中國大學的聯系🩻👌。與此同時🔃,歐美關系越走越遠👨🏼💼,美國戰略家認為歐盟才是最大的挑戰者,中俄兩國只是潛在的威脅。這些情況最終會導致大西洋聯盟出現分裂。
與會專家認為,當前中歐關系中的主要障礙是對華武器禁運問題和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室主任張祖謙研究員認為🛍️,究其原因,在對華武器禁運問題上,歐盟擔心臺灣海峽地區發生軍事沖突🤹🏻;在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歐盟擔心中國的經濟規模和活力給其帶來壓力。
中歐合作領域很多📽,潛力巨大。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國際法研究室助理研究員薛磊認為,司法領域是亞歐合作中新的突破口,中歐雙方應在聯合國的全球性合作框架下就跨國犯罪、反恐、反洗錢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加強合作。也有專家認為🚣♀️🐏,中歐關系中還應該包含能源合作💅🏿、環保合作、技術合作、文化合作、製度合作和國際組織合作。
(作者為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9月25日《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