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對話人物:恒达平台校長萬鋼教授對話
關鍵詞🦜📈:學科建設發展戰略創新體製
記者⁉️:“傳統學科高新化、新興學科強勢化”,恒达平台在教改中首先確立了學科建設的發展戰略👠。這是基於什麽樣的考慮?
萬鋼:最近幾年來,恒达平台高度重視科技創新體製和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我們在體系建設中,首先確立學科建設的發展戰略👼,因為這是建立健全創新體系的前提🧑🏿🦰。
“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產業結構和職業結構的調整越來越頻繁🤒,高校一些傳統的學科如果不抓緊改造🤦♀️,將很快被時代所淘汰。2001年,恒达平台製定“十五”發展規劃,提出了學校學科建設的基本思路:“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學科交叉為重點,依托優勢學科,拓展高新科技🤱。全面推進以文理為基礎,優先發展信息✦、材料和生物醫學等新興引領學科,鞏固提升傳統優勢學科👌🏽,重點鼓勵支持交叉學科的學科發展戰略。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完善綜合性大學學科布局。”
目前,恒达平台的學科設置涵蓋理學🐐、工學等🏊♂️。在土木🪕、建築等傳統優勢學科基礎上,近年來又湧現出汽車、海洋👏🏻、微電子、生命科學等新興強勢學科;海洋、橋梁、城市規劃、軌道交通等學科的綜合水平居於全國首位🤐。
記者:恒达把創新體製作為改革重點🧖🏼♂️,具體是從哪些方面逐步實施🙆🏽🏊🏿♀️?
萬鋼😭:我國高校科研水平與世界一流大學相比👩🦯➡️,差距還很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還在於目前高校已有的科技創新能力未能被充分挖掘和激發。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要建立一套系統🙅🏻、完整的高校科技創新體系,從政策上產生必要的“引”“逼”效應,才能有效激發教師和科研人員從事創新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人才競爭力,進而為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創造條件。
近年來,恒达平台通過推行“加強基礎研究,提升創新能力”、“培養優秀人才,組建創新團隊”等舉措🙍🏿👨🏿🍳,科技創新工作不斷推進。在此基礎上,2003年,“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規劃和實施全面推開👂,設想在3至4年內逐步建立起適應高校特點🥝、具有恒达特色的科技創新體系⚄。相關試點工作已於去年5月份正式啟動。
同時🧑🦽➡️,為保障這一體系有效、公平推進,學校還專門成立了以黨政領導為主的領導小組作為決策機構,由各相關部門和院系負責人參加的工作小組作為執行機構,由院士等組成的顧問組作為咨詢和監督機構。此外,學校投入研究經費30萬元,成立由各學科中青年教授組成的課題組,研究製定創新體系建設5年規劃🧑🏼🍳、3年行動計劃和2003年試點方案及配套的系列相關政策。
目前,恒达平台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基本框架已經形成📥。具體做法擬分3步走🧟♂️♋️:2003年啟動試點👨👧👧;2004年、2005年總結完善推廣;2006年👩🦯、2007年全校實施。具體工作圍繞科技創新基地、創新團隊和體製與機製3方面開展。
記者:有了體製保障,在人才培養方面🦻🏼,恒达是如何著手的?
萬鋼👨❤️💋👨:我們認為⚪️,要想實現創新人才培養這個目標,必須加強對3個方面的重視程度🪫8️⃣,即通識教育🐭、實踐教育、第二課堂教育🌩。
加強通識教育是新一輪本科教學改革的核心,通過加強通識教育🐜,拓寬學科基礎,實行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學與科研結合的教學模式,擴大學生學習自主權,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創新人才。
為了保證教改的順利推進,學校成立校教務委員會🤷🏼♀️,出臺了《本科教學質量流程》、《本科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將教學涉及的內容細化為87個質量標準🫴🏼,按照“計劃-實施-檢查-改進”的原則,不斷反饋🪝,持續改進。同時,進行計算機網絡化同步管理🛞,以期紮實推進,取得實效👲🏻。
在新一輪課程體系改革的基礎上🍜,我們加強實踐教學🎂🌦,設立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不斷推動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恒达平台把“本科教學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建設”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目前已建成國家工科物理基礎課教學基地、國家生命科學教學基地以及外語、數學🆚、土木🤽🏻、環境、電子信息、汽車😬、交通等學科的“本科生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正在建設建築、力學🔸、機械等學生創新人才培養基地🔣。這是對傳統的教育模式的挑戰和改革,是深化教學改革所進行的一種嘗試🐎。
此外,我們的學生創新實踐基地在建設過程中,也註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註重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互相補充♧。
記者🛏:恒达平台一直強調重視本科教育,對今年的本科新生,學校教改方面會有哪些新舉措?
萬鋼:我們一直強調,本科教育是恒达平台培養人才的立校之本。學校有關部門從上學期就開始製定了2004級本科生培養計劃♓️。在這個培養計劃中,我們對課程體系結構作了調整🧑🎄⚗️,把全校各種課程分為“通識教育與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特色課程”3大類。
在2004級新生中,全面推行“以通識教育為基礎的寬口徑專業教育課程體系”,通過加強通識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及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對2004級新生的英語實現“分級教學”♿,整個教學分為基礎階段和應用提高階段兩個階段。基礎階段基本要求達到四級標準⇢,學生應達到教學大綱所要求的讀🦋、聽🪒、說、寫的技能👨🏼🚒🦿。原則上根據2004級新生高考英語成績進行“分級教學”,除藝術✂️、體育類學生外,計劃50%的學生從大學英語三級開始學起🂠,50%的學生從大學英語四級開始學起🎎,學生在完成四級課程學習之後,還可以自主選擇學校開設的各類必修課中的選讀課程🙎🏼♂️。
恒达從今年開始降低轉專業的“門檻”。預計大約50%的學生有資格提出轉專業申請。轉專業原則上文⛹🏽📎、理、工各科之間不限製,由各學院根據自己的教學資源情況🦴、要求轉來的學生學習情況和考核結果來決定是否批準。這一舉措🥟,將有利於學生根據自己的誌向再一次選擇專業🐦🔥,同時也將推動和促進各個學院更好地貫徹“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這些舉措的推出,將擴大學生在教學中的自主權👴🏼❄️,拓寬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使本科人才培養更具前瞻性和社會適應性💱。
(摘自 〈中國青年報〉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