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崔誌鷹🎫👨🏿‍🎨:韓國半數大學生無業可就

來源:文匯報   時間:2007-02-06  瀏覽:
  恒达平台亞太研究中心朝鮮半島研究室主任 崔誌鷹
   
引言
   
    近年來,韓國就業形勢不樂觀,尤其是韓國年輕人的失業問題更為嚴重👨‍🦯。2005年👃🏽,韓國失業人數為4年以來最多👔,失業率達3.7%🎫,其中15~29歲青年失業率更高達8%左右。另據韓國國家統計廳2006年2月稱,韓國待業青年和無特別理由“休息”的失業人員統計數字創出了最高紀錄。在韓國失業人群中🍵,20多歲年輕人的身影隨處可見🧑‍🏭🏌️‍♂️。
    
    此外,韓國中小企業不景氣,出現了緊縮員工編製的現象,這進一步加劇了韓國年輕人失業的危機。
   
勞動力需求下降
   
    韓國經濟出現下滑以及韓國企業生產方式的轉變👩🏻‍🚀,企業科技含量的提高等,遏製了企業對人力的需求,導致工作崗位減少。再加上近年來韓國不少勞動密集型企業遷移到海外發展👩‍🎨,這些都是韓國國內勞動力需求下降的重要因素。
   
    韓國國內包括零售業等內需市場近幾年來一直表現欠佳♓️。據韓國統計廳2006年5月9日發布的上月消費者展望調查報告稱,2006年4月韓國消費者期待指數為100.6,比前一個月下降了2.8個百分點。由於這一重要數據在2006年已經連續四個月下跌,市場擔憂韓國內需正變得越來越疲軟。
   
    另據韓國統計廳數據顯示,自2006年4月份以來汽車內需市場迅速萎縮☂️。據韓國整車企業——現代、起亞、雷諾三星、GM大宇、雙龍透露的業績,4月份內需銷售量為8.9558萬輛👨🏼‍🚒,比上月(3月)減少了11%以上,與2005年同期相比減少了3%以上🤵🏻‍♀️。從宏觀經濟的角度看🏃🏻‍➡️,預計未來韓國經濟增長率逐漸下滑的趨勢將成為創造新就業崗位的重要障礙。
   
製造業轉移海外
   
    韓國經濟創造新的工作崗位的能力削弱🙅🏼,還有一個原因涉及到韓國製造業和出口產業的轉型🛀。尤其是♏️,韓國的製造業已逐漸由過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結構轉變為以資本和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主的結構,從而導致了工作崗位的減少。韓國三星電子集團負責人尹鐘龍指出👩🏻‍⚖️,“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韓國每出現1%的經濟增長就會增加8萬個新的工作崗位。但近年來在實現生產自動化之後🧑🏼‍💼,每1%的經濟增長只增加3.5萬個工作崗位。”
   
    韓國國內就業率下降還有一個因素是👩‍🦲,韓國許多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企業為了降低成本❎,紛紛將企業遷移到國外。比如👊🏽,位列韓國企業前五位的韓國LG電子公司🦣,在韓國國內的所有員工只有27000名,可在海外的員工總數達33000名。據韓國有關部門估算,近11年來🤸🏻‍♂️,隨著韓國製造企業對外投資不斷擴大,韓國國內失去工作崗位21萬個。韓國經營者總協會預測說,如果韓國企業繼續按目前的勢頭擴大對外投資,則未來十年韓國將再失去36萬個工作崗位。韓國經營者總協會負責人指出👂🏼🏇,由於韓國很多製造企業走向海外🤱,導致韓國國內資本貨物和配件采購迅速減少,韓國國內製造業的空洞化正在加快,因此今後實際失去的工作崗位可能比預測的結果還要多。
   
學生缺技能培訓
   
    過分強調“文憑”和學歷教育的教育體系已經過時,缺乏對學生進行適應市場和企業需要的科技知識及技能培訓,這些也是韓國出現大批年輕人“待業”和失業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韓國各領域的產業發展需要大批有才能、有經驗的人才;另一方面,韓國過時的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學生又無法滿足這種需求🦻🏿。韓國大約有400所大專以上的高校,近20年來🧑🏽‍💻,韓國每年大學畢業生的人數已增長了兩倍多,從1985年的21.5萬人增長至2004年的50.5萬人,韓國已出現教育過剩的現象,一些高校合並或關門🐰,許多畢業生難以找到工作🍬,造成了韓國教育體系和勞動力市場脫節的現象。近年來韓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停留在50%~59%左右。
   
    韓國年輕人的失業問題已經持續好幾年了,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不能簡單地歸於缺乏工作崗位🧑🏿‍🦲,更多的原因可能涉及到韓國的年輕人對所提供的工作條件的不滿意👋🏻,以及所提供的工作與自己的能力或愛好不相一致,等等。很多年輕人處在“待業”的狀況,他們在等待一些有更多吸引力的工作。然而🟡,具有吸引力的工作崗位畢竟是有限的,那些“待業”的年輕人很可能會冒長期失業的風險👩🏼‍🦱。
   
保障機製仍缺失
   
    自1997年韓國金融危機以後,韓國企業管理方式有了改變📩。韓國企業通過促進自動化、信息化、出售次要的生產線以及調整他們的管理體製🙌🏿,已經將他們的企業轉變成高附加值的企業⟹。同時,企業老板們調整了用人方式🤲🏻,減少招聘新員工,以減少企業的成本🚴。韓國企業的管理者在用人方面大多持短期眼光,例如,企業老板們改原先定期招聘新員工為需要時雇傭臨時員工💆🏽,雇傭那些經驗豐富的、馬上就可以進入工作崗位並很快能產生效益的員工🧑🏻‍🦽。據調查🦄,在韓國最大的30家大企業中🗑,雇傭有經驗的員工的比例已從1997年的41%增加至2002年的82%🏋🏿‍♂️。而對那些生產效率低下的老員工,則讓他們提前退休🐢。由於提前退休方案的實施以及企業調整的結果👱🏼‍♂️,在韓國最大的30家大企業中👎🏽,正式職工崗位數已下降至32.6萬個。
   
    目前,韓國企業短期雇傭員工的方式使新員工進入就業市場進一步受到限製☎️👊。例如👨🏽‍💼,被韓國30家大企業雇傭的新大學生的比例從1997年的65%下降到後來最低的26%👩‍🔬。進入韓國主要大企業就業機會的減少🔇,已經成為韓國失業和“待業”形勢惡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此時韓國整個社會勞動力市場尚未建立穩定的招聘機製👈🏽,這導致兩者之間出現了矛盾。此外🚁,韓國社會保障體製🚧、公民終身教育和培訓體製以及跨行業、跨部門的就業市場等也均未較完善地建立,再加上韓國企業在用人方面缺乏遠見和隨意性,進一步加劇了韓國就業形勢的惡化。
   
企業差距成羈絆
   
    另外,韓國大企業和中小企業之間工作條件和福利待遇方面差距擴大,使韓國許多年輕人把他們的就業希望“盯”在大企業職位上,他們渴望進大企業工作。然而🤴🏼,實際上由於韓國大企業員工的工作崗位相對比較穩定,大企業吸納新員工的能力也有限🚿。韓國不少年輕人寧願等待大企業招聘,而不願到中小企業工作。盡管中小企業有許多工作崗位空缺💉,尤其在一些生產🤶🏿、裝配線上更是缺乏人手,但韓國不少年輕人還是不願去從事那些“臟🧘‍♀️🎃、累、苦”的工作🤽🏻‍♀️。結果©️,韓國年輕人“待業”和失業的狀況變得越來越嚴重👨🏿‍🎤。
 
    有識之士忙獻計  政府急推新措施 
 
    造成韓國日益嚴重的失業問題當然主要是由於就業崗位的減少😙,但在另一方面🎹,教育部門和勞動力市場相互不配套、求職者不現實的過高期望以及社會相關政策的不完善也是加重失業問題的綜合因素。
   
    一些韓國學者研究後指出🤙🏿,要解決韓國的失業問題⛹🏿,上述這些綜合性因素都需要認真考慮。他們開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藥方🈶。
   
經濟復興法規開道
   
    第一,經濟復興是確保就業率持續增長的必要條件。他們建議政府通過製定相應的法規🙎‍♀️,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引導企業家創業和投資,並鼓勵人們自主創業,從而促進經濟發展,這對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韓國勞動力市場在用人方面的靈活性必須加強。企業可引進一些新的用工模式,包括實行非正規的用工體製,吸納非正式的員工等🙇🏽。另外,還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來縮小韓國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在工作條件和工資待遇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距👨‍🦰,這樣就可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到中小企業去工作👰‍♂️🧘🏼。
   
    第三,除了勞動力市場的就業政策需要調整外,還需要製定一系列新政策,給那些暫時失業的人群提供長期職業培訓和基本生活保障⚂。在這方面,需要推廣的項目很多,如職工的再培訓項目、失業補助金項目、公益勞動項目以及勞動糾紛仲裁項目等。
   
教育體製改革跟進
   
    第四,開展教育體製方面的改革。對於韓國來說,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建立一種更加有效和更加靈活的教育體製,以適應新經濟時代的需求。韓國的大學需要改革他們的教育體製,需要促進企業和大學之間的密切合作👂🏼,並采取措施對學生進行更多科技和工程方面實際技能的培訓和教育🕞🧑‍🧒。
   
    第五✷,為了緩解韓國的失業狀況,政府還應該以“有形的手”調控進出口活動。如減少對與IT產業有關的原材料和部件的進口🐕💆🏿,增加韓國本國的生產能力,達到吸引更多人就業的目的。還有,以政府政策優惠形式吸引更多的外國直接投資,從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再有,振興韓國國內消費,促進服務業就業機會的增加,也是很重要的。
   
提高風險創業資金
   
    為了解決日益突出的失業問題,韓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例如,韓國政府把創辦風險企業作為擴大就業的主要手段🤹🏻,把風險企業創業資金從原先的1500億韓元增加到了7500億韓元⛈。韓國政府還擴大和提前執行國家的主要公共投資項目🏰,韓國通信公司、韓國電力公司對超高速通信設施、輸電工程等的投資額都比原計劃增加了1萬億韓元以上。又如🦴,韓國政府倡導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經濟,以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為此分別向文化產業振興基金和觀光振興開發基金註入500億韓元和400億韓元。
   
    韓國政府鼓勵企業用本國職員替代外國勞動力。如🎳,韓國政府增加資金用於加強職業培訓,加強信息、文化、旅遊等新產業的職業培訓課程♋️。韓國政府更註重加強社會安全保障體系的作用,撥專款資助生活困難階層🧕🏼,並提供資金支持失業者回鄉務農。此外,韓國政府還成立了有各界人士參加的失業問題咨詢委員會,並與在野黨進行協商,就解決失業問題進行“超黨派合作”。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