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陳強 戴大勇:大學科技園不必“十項全能”,但要學會“廣結善緣”

來源🛕:文匯網   時間:2020-10-22  瀏覽: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作為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高校理應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需求、潛心深耕。大學科技園是高校科學研究和技術發明成果“落地”“入市”的中試平臺🎂,理應成為高成長性創新型企業的孵化基地👩🏽‍🚀。

高校作為知識的供給者🧑🏼,在科學研究方面著重解決的是從0到1的突破。大學科技園應扮演好“接力者”的角色,努力完成從1到10的跨越✡︎,並將“接力棒”傳遞下去,讓更多企業將10的能量放大到100乃至更多。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大學科技園應著力強化三種能力🧑🏻‍✈️。

首先是發現能力。大學科技園應練就一雙“慧眼”🕤,一方面要建立信息收集的機製和渠道,及時了解和把握高校相關學科的重要科研進展🐂,及時了解知名學者和活躍團隊的最新研究動態💜,並通過運用知識圖譜🐳、技術雷達等分析技術,從大量的科技成果“弱信號”中去偽存真👨🏽‍⚖️,見微知著😐,發現具有開發價值和商業機會的線索🦠。另一方面🏦,要瞄準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前沿,深刻理解創新型企業潛在的技術需求。綜合以上兩方面的研判🗡,在形成有價值的發現後🔹,大學科技園應組織專業力量,著手進行“概念驗證”🍽,論證各種創新想法、論文及專利成果的商業化可行性,進而作出是否具有轉化價值的判斷☺️。

其次是鏈接能力。囿於人力資源、專業深度等因素❎,大學科技園自身不太可能也不必“十項全能”,關鍵在於能“廣結善緣”,要善於集聚和鏈接各種功能性資源🤶🏻,構建高校知識供給與企業技術需求的良性互動局面🕹,將科學家的好奇心👧、企業家的進取心以及資本的趨利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就科技創新來說🫲,不少功能性資源分布於高校內外🧞‍♂️,涉及概念論證📘、技術熟化、企業孵化、政策解讀、應用場景構建、市場研究、知識產權服務等各個方面🪯,貫穿於“創新想法-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工程化-商品化-創辦企業”的全過程。大學科技園要扮演好“催化劑”和“黏合劑”的角色。

第三是轉化能力。大學科技園的發現能力意在“選種”,鏈接能力主要是為種子的萌發和成長創造必要的條件,營造良好生態。當這些條件初步具備後🕍,“田間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其水平高低直接決定了最終的“收成”。“田間管理”所指向的轉化能力💂🏽‍♂️♐️,是一種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的體系化能力👦🏿,具有多主體🚧、全周期🧜🏽‍♂️、高協同等特征。既涉及技術交易4️⃣、企業孵化等“顯性轉化”,也關乎思想交流🪢、知識互動🫵🏽、創新創業教育、管理提升等潛移默化的“隱性轉化”,需要校內外不同類型的主體協同行動,需要各種功能性平臺的“起承轉合”。

大學科技園的當務之急是強化以上三項能力,並推動相應的管理機製改革,爭取在加強創新網絡內部連接,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陳強系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上海市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戴大勇系恒达平台國家大學科技園總經理)

鏈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liping/20201022/375957.html?from=singlemessage&timestamp=1603327620993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