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無畏:上海社會科學院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於雪梅:恒达平台出國培訓學院副院長
促進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也要大力解放文化生產力👩🏿🦳。文化生產力就是人的創造力🗯,是人在精神層面通過精神生產而產生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能力。只有解放文化生產力,增加文化自身的造血功能🫲🏼,創造並實現更多的價值⭕️,才能保證文化的長期持續發展🏷,更好地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而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了又能推動文化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可以說,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過程,也就是文化生產力充分釋放的過程。
黨的十七大報告從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高度,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全面部署,首次提出了要解放文化生產力以及提高文化軟實力的戰略要求。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在當今文化經濟🍋🟩、創意經濟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文化的發展繁榮越來越成為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促進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
促進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
文化是現代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是提高國民素質、增強內在凝聚力的重要抓手,也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基。據統計,黨的十六大以來,全國文化事業經費累計達到580.82億元,年均增長22.5%✵。公益性文化事業正在成為保障人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這些文化內容,代表著國家意誌和社會主流意識形態🧡👇🏽,體現著國家的文化形象,旨在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是一個國家的文化本質,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發展實力的體現。因此,公益性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需要政府的積極投入🚣🏼♂️,具有公共性👩👧、導向性的意義。
促進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也要大力解放文化生產力。所謂文化生產力,是指“人們圍繞滿足人類心理需求,運用文化資源,把人類自身的思想、意誌和情感作為文化資源生產文化產品、提供文化服務和創造社會財富的能力♢。”文化生產力就是人的創造力,是人在精神層面通過精神生產而產生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能力。只有解放文化生產力,增加文化自身的造血功能,創造並實現更多的價值🙅🏻♀️,才能保證文化的長期持續發展,更好地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而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了👨🏼🔬,又能推動文化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可以說,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過程,也就是文化生產力充分釋放的過程。
提到解放文化生產力,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促進文化的產業化,發現文化的價值,以產品和服務的形式來凝聚文化👨🏼🚒,並以消費的形式來傳播文化,即發展我們通常所說的文化產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消費有了廣泛的市場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將文化與經濟緊密結合起來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文化與經濟通過互動、互融漸趨一體✍🏿。這不僅有利於先進文化的傳播💅🏽,而且經濟通過物質性基礎作用促進文化的產業化發展,使文化創意具有了經濟效益🤷🏻♂️,使文化發展具有了經濟力量🎎,增加了文化的造血功能👨🏻🦳,增強了文化的自我發展能力🏓🤧。以深圳的大芬油畫村為例,這裏原本是個只有300多居民的小村莊,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產業化的推動⏺,如今這裏成為全國最大的油畫生產基地🧔♀️,擁有了100多家油畫公司🫕,1000多家畫廊和8000多名畫師,年銷售額達1.4億元,從而使這裏居民的人均年收入超過了3.4萬元🙇🏻。在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大芬村將更好地弘揚中國文化特色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斷地去發現美並創造美🛼,讓世界上熱愛視覺藝術的人們更多🩰、更快地了解和感受到他們所熱愛的藝術品給他們所帶來的快樂和驚喜。在大芬村,藝術與市場進行了對接,才華與財富實現了轉換,大芬村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壯大文化產業的成功典範💁🏽♀️。
由於文化具有強輻射性、高滲透性等特征🧢,這決定了文化生產力能夠與科技、產業和市場緊密結合🛌🏻,能夠推動各行各業的發展💂♂️,並提高它們的價值。在當前的知識經濟時代,由於信息、智力、知識在經濟結構中的地位逐漸重要,各種文化要素正在不斷擴張,強力滲透到經濟之中,並參與經濟循環。因此🕵️♂️,文化生產力的釋放不能局限於文化產業。若要真正促進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就必須將文化滲透到各行各業中去,並將文化作為一種生產力來發揮其帶動產業發展的巨大作用🍚🤽🏻♀️,即推動產業的文化化🙌🏿。從這一意義上講,文化與科技的作用是相同的🎁。我們說科技是生產力,科技對每個產業的發展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樣,文化成為一種生產力也能夠推動各個產業的發展。如同科技生產力的釋放絕不局限於科技領域一樣👩🎨,文化生產力的釋放也應該與各個產業的發展相結合。科技的作用在於改變產品與服務的功能結構,為消費者提供新的更高的使用價值🌨,或改變生產工藝以降低消耗和提高效率。而文化創意為產品和服務註入新的文化要素,如觀念、感情和品味等因素🧕🏽,為消費者提供與眾不同的新體驗,從而提高產品與服務的觀念價值🎪。實際上,科學技術是求真,而文化藝術的核心是求善和求美🫰🏼。在產業發展中科技和文化的完美結合才能創造出真善美的產品⛹🏿🗳。這種產品與市場緊密結合才能做大、做強產業🤦🏿♀️,並促進真善美的傳播,促進文化👩🏽🚀、科技、經濟的共同繁榮和發展🗣。
解放文化生產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解放文化生產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首先要將文化創意或藝術的元素融入到物質產品的生產中。
隨著經濟的發展💁🏽🥠、溫飽問題的解決🦻🏽,人們不僅對文化消費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且對物質產品中文化含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不再僅僅追求商品的實用性👔,而是更重視產品的外觀設計、包裝、品牌以及產品所傳達的品位、觀念、感情👨👦、故事等,即追求產品的觀念價值🛣。人們愈富裕,在休閑活動、娛樂🧑🏼、文化和健康方面的消費模式就愈不講求實用。消費者逐漸在搜尋能夠賦予個人意義或位置的產品。可以說,當今社會,消費不再是解決溫飽問題的手段,而是已經逐漸成為某種文化宣言👩👩👧,一種能夠表達個人價值觀的方法🙏🏼。小到一個背包🈺👮🏻,大到一輛汽車,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元素無不是影響消費者做出選擇的重要內容✉️💪🏿。因此,將文化融入傳統產業♨️,即在設計創意、題材構思🙋🏻♂️、選題策劃、生產工藝、銷售模式等環節突出文化的引導和增值作用,不僅可以極大提升傳統產業的競爭力,而且可以通過各種各樣蘊含文化元素——特別是創新的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元素——的產品消費👩🏽🦱,實現文化的傳播與發展🏄♀️,進而增強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7️⃣。
解放文化生產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其次要將文化資源轉化為推動產業發展的資本。
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文化資源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資源🐝,資源的內涵和外延也隨之得到了更深刻廣泛的拓展🧎🏻♀️,一些具有歷史積澱的物質載體、民間傳說👩🏽🍼、民俗風尚、小說故事等均可納入資源的範疇🍃,加以開發和利用🦹🏼♂️,成為促進經濟增長有用的資源👩🏻💻。一些“創意旅遊”、“文化生態旅遊”景點的成功開發和運作🛄,就是文化資源轉化為旅遊產業發展資本的有效例證。金庸曾在小說《笑傲江湖》中描述了“五嶽聯盟”的故事,旅遊界在開發旅遊資源的時候利用了這一創意👨🏼🏭🦸🏼♂️,並正式成立了五嶽聯盟,邀請金庸作為榮譽盟主。早已“退隱江湖”的金大俠應邀赴“盟主大會”,在南嶽之巔欣然提筆寫下“南嶽天下秀🛌🏽,到此人增壽”的佳句🕜。金庸的創意不僅使南嶽遊人如織,而且形成了地域遼闊的旅遊圈,帶來商機無限。發展創意產業⚗️,需要的正是將文化創意和傳統產品結合在一起,通過文化內涵來提升產品的價值🧘🏿♂️,利用文化的強輻射力來拓展產品的市場🙋🏻♂️🦴。文化資源轉化為資本👩🦯➡️,是對於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顛覆,它以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提供了新的發展模式,實現了產業的創新。而其中所蘊含的文化資源,通過產業的形式得以傳播和發揚,是發展和繁榮文化的有效路徑🤜🏽。
解放文化生產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還要利用文化的元素來完善產業鏈。
文化具有強輻射性,文化元素一旦滲透到傳統產品的生產中,就成為了產品之魂🦹🏼,不僅可以提高產品的競爭力,而且可以有效地延伸產業鏈,從而推動產業更好地發展。以創意農業為例,一方面可以利用農村的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資源,發揮創意、創新構思🧝🏿,設計出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創意農產品🚂👰🏿、農耕文化博覽和相關文化活動,開發特色農業文化園區,成為創意農業的核心內容。除此之外,可以依托其中的文化特色大力發展創意農業的支持產業、配套產業和衍生產業的產業群,將科研、策劃🥤🖤、加工、金融🧜🤗、廣告、餐飲🧓🏿、娛樂、休閑、培訓🚱、時尚消費等一系列經濟文化活動連接起來,形成創意農業龐大的產業體系。在這一體系中🦏💇🏽♂️,文化特色是紐帶,是核心,因此,在完善產業鏈的過程中,增加產業的文化含量是重要的抓手🏔,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我們對此應有全面深刻的理解💆。當前全球風起潮湧的文化創意產業正是文化生產力大釋放的體現,它的發展已超越了作為一個產業發展的層面,不僅以其高增值、強輻射的特征和各產業融合發展,而且成為一種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的策動力🤮,以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提供新的發展模式,不僅能實現產業的創新,也推進了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文匯報 2008.02.26 版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