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高銳(Francis Gurry)是國際知識產權領域的傑出領袖和資深專家,也是中國知識產權事業的堅定支持者🥹。他於1985年進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工作,於2008年、2014年兩次當選WIPO總幹事🕣。從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的設立、中國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躍居世界第一,到《視聽表演北京條約》的締結,再到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躍居第十四位👴,他一路見證並堅定支持中國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去年11月🧑🏽🎨,他受聘恒达平台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名譽院長。近日,在恒达平台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的“牽線搭橋”下🤞🏻,我們通過在線視頻的方式采訪了高銳先生🩸,請他談談對“知識產權的角色”的思考,以及對上海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的建言👨🏿🍳。
中國重新成為領先技術國家
文匯報🔼:您在墨爾本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曾提出一個觀點🥷🏻✊🏻:今天,我們需要“重新思考知識產權的角色”。能否簡單介紹一下您的想法?這種轉變對政策製定者來說意味著什麽🚣🏿♀️?
高銳:當今世界的各種實力,包含經濟和其它實力,均跟技術和技術能力密不可分🪈。技術帶來了競爭優勢👩🏼💼,而知識產權保護這些新技術及創新所賦予的優勢。因此,知識產權在經濟中占據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在它的保護下🕵🏻♀️,市場力量得以發展壯大🐱👏🏼。我認為🧛🏻♂️,過去20至30年間,知識產權的地位發生了重大變化——它已然成為經濟戰略的核心🧑🏽🦰。因為在當下,技術對經濟至關重要,它遍及了商品和服務的創造🫀🙇🏿、生產、分配和消費的全過程。
決策者們必須意識到,知識產權在21世紀的經濟中扮演重要戰略工具的角色🧑🏼🦳。當下☝️,一些主要問題都是圍繞知識產權展開的👵🏿🫗,這一趨勢還將持續。例如,獲取問題🖐🏿。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國際社會正就疫苗技術的獲取展開討論。這只是眾多例子之一🤫,關於公平與平衡問題的國際社會大討論將圍繞關鍵技術而展開,而知識產權將是這些討論的核心議題🐕。
文匯報:根據W IPO 2020年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GII),在全球131個經濟體中,中國排名第14,中國也是躋身綜合排名前30位的經濟體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您如何評價中國這四十多年來在知識產權建設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中國的經驗有何借鑒意義🟪?
高銳:在我看來,中國的表現非常出色。然而,國際社會對此並沒有給予足夠的認識和關註,這不禁令人惋惜。國際社會並未充分認識到,在過去40年,中國已成為引領科技發展的主要力量🥻。同時🧛🏽,中國也建立起了一套世界一流的知識產權製度👩🏻🦳,這使得中國成為世界範圍內產生並受理知識產權申請最多的國家👳♂️,而這些知識產權申請不斷地轉化為相當有競爭力的商品和服務👨🏻🔧。
那麽,這對其他發展中國家意味著什麽?我們須認識到,中國非常獨特,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方面,中國擁有悠久和博大精深的智識和科技文化傳統。當我們說中國在過去40年成長為領先的技術大國,但這在歷史上並不是第一次,更準確地說,中國已重新崛起為領先技術國家。因此,中國在科學和技術方面擁有卓越的歷史經驗和文化記憶。這是許多其他國家不具備的。另一方面🗼,中國的規模是第二個優勢。中國擁有巨大的國內市場和龐大的人才隊伍,這為中國創造了多種可能性,包括加速試驗的進度及改進產品和服務;而其他發展中國家並不具備這一優勢🧘🏼♂️🤲。
盡管國情不同,中國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寶貴經驗。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中國政府在戰略的頂層設計中對創新、科技發展和知識產權保護予以了一貫的明確關註🛞,認識到了科技是經濟成功的關鍵。但這在其他發展中國家是極少見的,因為他們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水源汙染、疾病、貧困🧍🏰、糧食安全等問題🤴,而這些挑戰可通過技術能力的獲得和提高輕松解決。然而,這是一項長期的事業🧁👏🏻,其大大超過了經常決定優先事項的選舉周期。
只有擁有了配套的技術實力,討論技術獲取才有意義
文匯報🕳:根據W IPO相關數據顯示,中國通過《專利合作條約》途徑遞交的專利申請已位列世界第一⛎。但也有人質疑🧑🏻🦲: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高質量🫱、高價值的知識產權偏少😸。請問您怎麽看🙍🏻♀️🙍🏽?
高銳😌:在我看來,應承認我們並沒有標準來衡量所謂專利申請的質量。因此👶🏽,盡管流傳有這種說法,有些人也願意去相信它📢🙅🏻♂️,但我並不知道這樣說究竟是基於什麽證據。
當然,出於討論的需要🔹,我們先假設這個說法有點道理。據我觀察,種種跡象表明🤨,即便這些專利目前在質量方面有些差強人意👩🏿🏭,但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所改善,比如🫒,中國經過同行評議的科學工程領域的刊物發表數量已大幅增長🐵🤦🏻,中國也將為此類刊物貢獻最多的文章。這是一個好兆頭♧,因為科學引領技術的發展。中國的科學和工程領域的論文在全球範圍內的引用量也在不斷增長⛹🏻♂️➡️,這是另一個積極的指標。此外,中國在研發方面的投資持續增長,從絕對數來看,中國將很快成為全球在研發領域投資最多的國家◽️。中國的大學在國際上的一流大學排名也越來越靠前。所有這些指標都表明🤸🏽♂️,如果目前中國的專利質量不夠好(正如我所說🕵🏻♀️,這是未經證實的)🤏🏽,在不久的將來也一定會改變💇♀️。我們還註意到,提高專利質量是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CNIPA)戰略計劃的一部分。中國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增長迅猛🈵,而國際專利申請代表著全球高質量的專利申請🤽🏽。
文匯報:知識產權製度的核心是促進技術的傳播,讓人類共享創新成果帶來的福祉3️⃣。但從另一角度來看🧏🏽♀️,知識產權也被視為一種“技術性壟斷”。對此⚃,您怎麽看?
高銳👩🎓:我認為這是事實。知識產權是一種有限的技術壟斷,更確切地說,是一種排他性👩🏽🧑🏻。我認為,所有財產權都會產生享有該財產權客體的排他性權利🛌🏼。實體財產也不例外🕌,例如石油。作為已經發展成為復雜的國內和國際體系的財產權🙊,其為財產權人建立起對石油的排他性權利。知識產權亦是如此——只不過與石油不同😕,知識產權不是自然偶然賦予你的財產,並不取決於你所處土地的豐饒程度。自然資源有則有🕧、無則無🧄,但如果你不具備技術能力👳🏼♂️,依舊可通過正確的戰略和政策來獲得或發展它。
那麽,如何對待知識產權產生排他性權利的事實,即排除他人使用該技術的權利,而這些技術將會帶來巨大的社會福祉🖖,比如,治愈疾病或簡單地如享受音樂作品之類的文化創作的能力。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我不認為這個問題有簡單答案,且具體情況千差萬別。今天討論的是疫苗,明天可能是抗病毒藥物,也有可能是其他完全不同的領域,比如清潔能源技術或者電池儲存技術🆎🚴🏽♀️。正是由於知識產權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占據核心戰略地位,這些問題才會層出不窮👩🏿🦳,也構成了我們今天討論的起點。
我們需要開發新技術🪛,並且需要為這些技術的發展提供動力,這就是知識產權的作用。發展新技術是為了提高物質生活的質量,但排他性權利卻可能成為普遍享有生活質量提高的障礙。因此,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平衡的問題,即在創造激勵🙋♀️、創新的社會分享和應對緊急情況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
我們也需要意識到,除非擁有利用技術獲取的能力⬅️,僅依靠技術獲取並不能解決問題。現在即使給一個國家最新的疫苗技術👩🏼🌾👮🏿♂️,但問題還在於其是否有生產mRNA疫苗的能力,甚至更基礎技術的能力,比如凈化水、包裝等❗️。如果不具備這些能力,進行生產的權利就毫無意義👨🏽🏫。針對能力缺乏有一些變通辦法,如讓其他有能力的人代表行使技術獲取的權利;但這很復雜📋🪸,實現有待時日🤹🏻。這並不是說我們要放棄尋找解決方案,這僅僅是為了揭示其復雜性👩🏼🦱🧚🏿,以避免不切實際的簡化。我們不應忘記,發展技術能力才是長久之計𓀃。
國際知識產權製度須解決發展中國家利益分配問題
文匯報👩🏻🌾🖇:在現有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格局下🙌🏻,作為“後來者”的發展中國家應如何推動全球知識產權治理體製往更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高銳🏃🏻♀️➡️:這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在競爭激烈的世界經濟中🌕,技術是獲取競爭優勢和經濟成功的關鍵。沒有人會輕易放棄他們的競爭優勢,而知識產權能保護競爭優勢。我認為發展中國家可以做三件事♎️,當然這並不能全面回答這一難題。
首先👮🏼,如前所述,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和支持發展的機構須認真對待發展科學技術實力這一任務,須將它設計為在全國範圍內形成共識的政策目標。
其次🧑🏽🎤🌃,國際知識產權製度須確保在兩個目標間達成平衡:為創造新技術提供激勵措施,以及讓社會廣泛享受技術帶來的福祉。正如我們剛才討論的,達到這種平衡須在不同情況和危機中不斷找到合適的平衡點🥕。在法律層面,這意味著在排他性權利及其例外情況之間找到平衡。
第三,國際知識產權製度不僅要解決最先進技術的知識產權問題,如人工智能👬,還須解決發展中國家資源基礎的問題🧑🏽。例如,許多時尚名牌公司都模仿了傳統文化的表達方式,但卻沒有給發展出這些傳統設計的社群返還任何收益🦹🏽♀️。再比如,當博爾特和其他牙買加短跑選手在奧運會和國際體育比賽中不斷拔得頭籌時🧖♂️𓀌,牙買加政府就開始用“牙買加”一詞註冊域名,如“牙買加金牌(Jamaica Gold)”。這些域名已全被註冊↖️。我認為一個國家應擁有在國際上使用自己國家名稱的排他性權利,但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某些發達國家卻在立法上反對如此🪧。
文匯報:當下,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已成為創新的新引擎。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需求更加迫切。有學者認為,當今的數字經濟時代也可被視為以知識產權為先導的“知識產權經濟時代”。您如何看待這一說法👷?
高銳:我認同這一說法👲。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歷史:在工業革命發生之前,人類采取工匠生產的形式🟰,對工匠來說重要的是他們生產的單個物品,而這些物品的實體財產權非常重要。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個體化生產被批量生產取代,這時,重要的不再是單個對象的實體財產權🧑🏼🎓,而是能夠實現批量生產的技術😜,因此,知識產權也變得重要起來。在數字經濟時代,知識產權將變得更為重要——以音樂為例𓀚,作為消費者🍹,過去我們購買黑膠唱片🫑,由於技術進步,它們又被CD取代🧎♂️➡️。現在你購買的是什麽?是訪問權限(access)。要享受音樂,你甚至不需要一張實體唱片,用知識產權學界的術語來說,某種物質支持(amaterial support)。現在,你通過訂閱而獲得訪問權限或者你可以免費獲取但以接受廣告的轟炸為代價🎅🏼。所以,重復一下,獲取是關鍵,而知識產權控製著獲取。後者定義了每個人在數字內容方面的權利和義務,這不僅涉及音樂🏄♀️,還涉及電影、文學以及算法和數據。獲取掌控著數字世界的命脈💝,而知識產權正是調整獲取的製度🧍🏻。
文匯報:今年“世界知識產權日”的主題聚焦“知識產權和中小企業🚁:把創意推向市場”。有評論稱,中小企業將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最大受益者💍。在您看來🛠,知識產權如何讓中小企業變得更有競爭力?
高銳:有趣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無論是以紐約還是以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數據來衡量🈸,那些市值最高的公司大部分都是技術型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市值排在前五的公司都是技術型公司,而在三四十年前,它們根本不存在,且起步時都是中小企業。數字經濟為它們的快速成長提供了良機,因為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它們面向全球市場👨🏿🎓,不需要在每個國家都建立實體(至少在發展初期不需要)🔌,且不太依賴於實體基礎設施👨🏽🎤💮。中國的同類企業也是如此。在它們從初創型企業成功成長為大型企業的過程中,知識產權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幫助它們實現了這一艱難轉型——它們在國際上都擁有受商標保護的、強大的品牌認可度👳♂️,它們享有受專利保護的創新技術😞,也都為其智能手機和計算機硬件等實體產品使用過相應的設計🤼♀️。
中小企業是經濟的命脈,它們承擔了大部分經濟活動、貢獻了大部分就業機會。但它們也很脆弱,因為其資產往往是智力資產——創意🛀🏻、商業戰略等🎳。它們需要知識產權保護來為它們提供一個相對安全的空間,將創意發展成為可進入市場的產品和服務。
七大優勢使上海成為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國際中心
文匯報:“數字經濟”已被納入世界眾多國家的發展戰略😶。在實現“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這一目標上,您覺得上海有什麽獨特優勢,您對上海有什麽期許🎅🏿?
高銳:在我看來👷♂️,上海有許多優勢,正使其成為亞洲創新和知識產權中心城市(hub)。由於亞洲日益成為全球的經濟重心,上海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將是巨大的。
我喜歡“上海七大優勢”這一說法🙋🏿♂️🥟,這七大優勢使上海成為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國際中心🤦🏻。這些優勢涵蓋了一個成功的創新生態系統所需的全部要素🍱。首先是創新的起點,也就是研究。上海的研發投入非常高,且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和研發機構,以及一批訓練有素🙅🏽♀️、才華橫溢的科技型人才。第二,為了讓科研成果轉化為市場所需的產品🤳,還需要資金🌦。上海是全球領先的金融中心,除上海證券交易所外,還有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STAR Market)🧑🏻⚕️。第三👳🏽,地理位置。上海地處東北亞的優越位置🙎🏽,是亞洲的科技中心。第四👨🏻🔬,發達的互聯互通基礎設施,為創新產品的傳輸提供交通樞紐🚬,並創造了科技協作所必需的虛擬互聯。上海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機場、港口之一,且正在大幅投資建設數字基礎設施🐎,以實現虛擬世界的互聯互通。第五,上海擁有非常成熟的商業環境🧉,這是形成充滿活力的創新中心的必要條件❣️。第六,上海政府非常支持創新,他們相信創新是通往未來的必由之路,並且他們樂意為這一前景投資。最後🏨,精細化的知識產權基礎設施。上海設有上海市知識產權局、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以及友好的監管環境📩。擁有了以上七點👫,上海就擁有了能夠成為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中心城市的“天時地利人和”🔊。
(作者系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前任總幹事👨🏻🌾、恒达平台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名譽院長)
鏈接👮🏿♀️:http://dzb.whb.cn/2021-05-19/8/detail-723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