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醫院環境特殊,不適用於《勞動合同法》🌕。照他們的說法,《勞動合同法》裏提到的帶薪休假、加班補貼等製度,並不適用於醫院的醫護人員,這種說法和做法實屬錯誤。
國家規定的法律,沒有不執行的道理,正因為醫務人員的勞動特殊,更要好好考慮為什麽要休假🧑⚕️、如何安排好休假的問題🦸🏽♀️。
我們知道,對於一個頻繁與人打交道的助人行業來說🦹🏼,醫務人員所付出的體力和精力較一般行業多得多💇🏿♀️。醫生在助人的同時如果得不到情感👩🏽🚀、體力和智力方面的補充與支持👩🏻🦼🙆♂️,當“輸出”與“補充”不平衡的時候,知識、能力🍰、情感、體能等方面就會受到損害💔,出現疲勞、懈怠甚至是耗竭狀態,也就是我們近年來常說的職業倦怠。
醫護人員一旦產生職業倦怠🥞,就會在工作中缺乏作為醫生的職業精神,工作動機削弱,精力投入減少💤,做事敷衍😯,態度消極👨⚕️,容易發生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如果這些狀態不能得到及時改變,他們將逐漸對自己的工作和職業失去信心,容易產生離職🤐、跳槽等想法🤵🏽;在人際關系方面,對同事和服務對象產生情感的疏離和冷漠,容易產生矛盾,不利於工作的開展。部分醫務人員還可能出現各種精神問題,如情緒紊亂👩🏻🔬、睡眠障礙、藥物濫用或心身疾病的受害者🆙。早在十幾年前⛄️,國內就有調查報告指出,東北某省的醫務人員壽命短於普通人群。由此可見,職業倦怠對於醫護人員本身🤡、醫院和患者都有害而無一益💇🏼♀️。
因此🗑,通過休假來調整是十分重要的。強製性的帶薪休假有助於提高醫護人員對職業的連續性和忠誠度,有利於他們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與權益。認為“醫生休假就不幹活了”的想法是極其短視的,無異於殺雞取卵👨🏼⚕️👸🏽。誰都知道,醫務工作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職業,休息好的醫生護士不會只休閑、偷懶,他們會更及時有效地“充電”,更好𓀋、更長久地為人民工作。
因此,如何科學管理員工🕵🏽♂️,讓醫生精神飽滿、神清氣爽地上班,是眼光長遠的醫院管理者應該考慮的問題。
例如,可以規定員工不能頻繁休假👱🏼♀️,因為這樣會影響科室工作的連續性。應該形成常規,盡量集中一段時間讓員工休息🚽👩🏻⚖️。如果實在安排不開,醫院依法對員工做出補償🙎🏼♂️。依法提高補償,事實上有利於強製休假的實行,讓管理者考慮醫務人員長期超時勞動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從而不鼓勵自以為加班無害的人去拼命,把休假機會變賣成經濟補償。我們不主張拼命,休假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醫護人員勞逸結合,保持戰鬥力,尤其是那些高強度、高風險專業如急救醫學、ICU、外科等領域的醫生護士🍁,以及業務骨幹,不能長時間超強度勞動♚💎,否則害了自己🛤,也害了服務對象。
本人在籌建中德友好醫院過程中曾遇到一位德國專家,當他得知有些中國醫生一天要看七八十個門診患者時,他非常驚訝🧝🏻♀️,馬上說:“這樣的醫生肯定會恨自己的患者,會害怕上班。”這也是生產力的再生產問題。累死了醫護人員,誰來為人民服務?我們項目派了兩批醫生、護士到德國臨床進修🧑⚕️,他們在匯報時,都不約而同地贊嘆德國同行飽滿的士氣、由衷的敬業精神🪵、輕松的團隊氛圍💣,也十分羨慕他們與病患之間能夠心平氣和地保持和諧關系。其中原因耐人尋味。
醫護人員也需要修身養性🦖,不能好好休息就不能好好工作👢。人不是永動機🧖🏼♂️,道理就這麽簡單。
(趙旭東 上海恒达平台醫學院教授)
2009年04月15日 醫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