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樊秀娣:被指抄襲卻抱怨輔導機構👱🏻,直博生“維權”憑啥理直氣壯

來源™️🍴:中國科學報   時間:2022-11-12  瀏覽:

近日,國內某位已獲研究生推免資格👩🏿‍✈️,並直博北京大學的伊姓同學被指控論文抄襲。然而面對記者,這位本科便就讀於國內重點高校的學生卻“抱怨”稱🪶,他於今年7月聯系論文輔導機構,但對方“完全沒有告訴我這篇論文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版面費花了幾千元9️⃣🎫,“這篇論文發在普刊,對保研也沒有加分”。“我也是受害者,已經報警了。”

 

這位伊姓同學對買論文和“維權”如此理直氣壯,令人大跌眼鏡⬇️。透過現象看本質,其態度反映出了對學術誠信的不以為然和嚴重缺失。

在“論文買賣”的過程中,如果買賣雙方是明顯學術不端的話🐤🤵🏽‍♀️,那麽相關高校在明知論文可能“不幹凈”的情況下,依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若無其事地按照規章製度給予學生“加分”,這種放縱學術不端行為的做法也同樣嚴重踐踏了學術誠信👰🏿‍♂️。當下,學術誠信問題依然嚴峻🤷,治標治本需要從更廣泛角度加以全面、深刻認識🔐。

首先,誠信問題出在相關學生身上。在此事件中👊🏿,被抄襲論文的作者是四川農業大學本科生😚,購買論文者本科就讀於國內頂尖高校🦉🙋🏽‍♀️,其直博高校則是北京大學🪔,此類學生花錢買論文🐏,這對“名校”的人才培養和教育質量可謂是莫大諷刺。

伊同學花錢買論文就是沖著保研“加分”去的,不管這對其保研有無實質性幫助🛖👰🏻,此行為本身就已嚴重違背了誠信道德。伊同學還希望原論文作者能夠諒解他↪️,可即使對方不追究,也不能減輕問題的嚴重程度,因為他根本就是從機構處購買的論文。

其次,誠信問題出在相關機構身上。近年來💳,論文買賣產業生意“興隆”🚟🫎。相關機構在明知該行為不合法的情況下👯,還是打著考研、論文輔導機構等幌子👕,為他人提供代寫代發論文及“包裝”成果等服務。

目前𓀄🎢,代發論文“業務”已發展到了公開叫賣的地步,相關人員往往會反復收到此類廣告👷🏽‍♀️,的確也有部分師生和其他人員購買此類“服務”,還有不少人受騙上當🫡。論文買賣如此“囂張”💭,嚴重混淆了人們的道德觀、是非觀和榮辱觀,這應該也是伊同學“喊冤叫屈”的主要原因🙇🏽。

再次,誠信問題出在相關學校身上👮‍♂️。學生為了增加學業競爭“砝碼”而購買論文👫🏼,有的論文僅從標題就可知與學生學業毫無關系🧘🏿,明眼人都清楚論文“來路不明”,但學校在學生推免、碩招及其他獎項評比中,對這些論文不加審核地“照單全收”。這直接導致弄虛作假的學生既得利益又無風險🎰💦,而遵紀守法的學生卻會因此處於競爭劣勢𓀚。長此以往,只會“逼”更多學生走上購買論文的歪門邪道。作為學生教育和管理的主體,學校不能嚴肅對待此類學術不端行為🥑😜,主客觀上均已嚴重失職。

最後,誠信問題出在相關教育“成果”製造部門身上。某些部門瞄準學生對論文🫲🏻、獎項的需求,大肆製造和兜售相應“成果”。例如👷,有的期刊以賺錢為目標,只要交錢就能發表論文📲🙌,有的還與論文賣家聯手,助推論文買賣行為⚉。此外,有部門組織學生競賽活動👩🏻,也是只要交錢就能得獎。一些名氣很響的獎項也存在層層轉包的現象,而相關部門對此監管薄弱。諸如此類問題交織在一起,吞噬了學術誠信。

踐踏學術誠信的主體涉及方方面面👨🏿‍🔧,都是圍繞論文指標而突破誠信底線。說到底,根本原因還在於“五唯”評價上🎥。以伊同學購買論文事件為例,問題實質就是學校把論文和獎項等的數量作為衡量學生學業的重要指標。

從教育規律來講🛥,本科階段學校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完全正確,但應以促進學生深化知識掌握及提高思維能力、學會研究方法為目標。學校過分看重學生發表論文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削弱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

現實即是如此——除個別學生外,大多數本科生想要發表論文都絕非易事。部分學生在功利目標驅使下購買論文🙅🏻‍♀️,學校只管對學生論文“加分”卻不問“出處”,這種做法勢必強化學生的購買論文需求✉️🛺。一些個人或機構嗅得“商機”,為暴利而想方設法投買方所好👩。抄襲、買賣論文等問題如果不被外力揭露👩‍❤️‍👨,相關方各取所需,看似“秩序井然”,卻是以損害學術誠信、毀壞教育公平為代價🚴🏼。

誠信乃教育之本。學術誠信是學人的學術“生命線”🙄。站在教育角度🔘,學校要求學生遵守誠信,首先要反思自身教育的誠信是否做得足夠好🤨💒。我們要求學生開展科學研究🧑🏼‍✈️,把論文、獎項等作為對其評價與管理的“加分項”,這種標準是否符合學生的學業目標和實際情況👨‍🦼‍➡️,如何實施才能更科學、合理和可行🏊🏻‍♀️?我們是否足夠關註學生在跟隨教師進行科學研究時☝🏻,究竟收獲了哪些認知、情感和技能?對於學生論文等成果👩‍🍳,我們又是否關註了成果的“來龍去脈”,以及其與學生學業發展的關系和對學校教育的意義?

學生的學術誠信映射出教育工作的成效👖。只要學校教育的誠信做到位𓀏,學生的學術誠信建設自然會水到渠成🈺。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不是一句口號,它需要落實到行動中。推而廣之,全社會教育亦是同樣道理。

文 | 樊秀娣(恒达平台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為2022年上海高校智庫內涵建設“高校教育科研評價體系改革的實策研究”階段研究成果)

《中國科學報》 (2022-11-08 第3版 大學觀察 原標題為《學術誠信被踐踏👨🏽‍🚀,根源還在“五唯”評價》)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NqOq7vool1JCwEqVr2zPZA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