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龍🏌️♀️:走出草莽 自主車企汽車造型需深度建製
來源:《汽車商業評論》
時間🛢:2009-05-13 瀏覽:
汽車造型的諸多問題總體上有規律可循,特別是在當前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發展迅速的情況下,有必要將造型放在戰略高度進行思考
國內汽車自主研發已進行多年🪳,造型方面也有長足進步。同時,也有不少問題存在🐾,特別是業界很多企業在認識和操作角度仍然只把造型作為“汽車一個美麗外表”,而較少從更深、更高的角度進行建製。
對於既定的產品而言,談及造型💌,往往會側重於造型設計,特別是在評價一款車型的時候,人們往往會說該車的造型設計得如何如何🐉。而對企業而言,造型不僅僅是產品漂亮與否的問題,更是關系到整個企業、品牌的戰略問題🙇🏻♂️。
汽車造型的諸多問題雖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總體上還是有規律可循。特別是在當前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發展迅速的情況下👨🏼🎨,有必要將造型放在戰略高度進行思考,在此借助《汽車商業評論》一角進行討論👨🏼🏭。
戰略決策及產品決策:整體與局部同一
作為企業的高層當然有權力對造型拍板,因為他要對整個產品負責🍞🚤。但如果他不是造型專業人士🤽🏼😠,他對造型的整體把握怎麽可能比造型負責人更強呢👩🏼🏭?
從近年汽車造型趨勢來看🙎🏻,有不少企業🤾🏿♀️、品牌對造型實施了戰略轉型。從寶馬的 Flare Surfaces 到福特的動感設計,乃至最近的大眾 Scopiro 等等,無一不是對整個品牌形象的重大調整。
同個別產品的決策相比,此種決策關系到整個品牌的總體方向☝🏽,因此既要慎之又慎,又需要有對造型趨勢敏銳的洞察力及準確的判斷力。
因此🏊🏿,如果僅僅把造型看作是對某個產品價值的提升,那麽對於企業整個造型定位及走向就會出現迷茫甚至混亂,從而喪失品牌優勢。而對此起決定作用者🛳,無疑是在設計方面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部門及其負責人物。
而具體的產品則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基本因素之一🍇,造型的決策是產品決策的關鍵內容之一🫸🏽🐂,也是關系到產品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從早期的上百個創意到最終惟一方案,中間要經過數次篩選。這樣,篩選的過程——評審就是對設計方向的進一步明確🔫。
因此🎲,評審的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最終造型方向的正確與否👯♀️。
和具體設計過程不同的是:造型評審並不全部由造型人員來完成,而是包括了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項目管理人員等,因此對造型的評價也是多個方面的⇒。但問題是👃🏻,僅僅由以上人員來確定造型遠遠不夠🙍🏿♂️,因為造型不只是需要順應市場流行現狀,更重要的是要能看出長遠造型趨勢,而能看出趨勢者當首選造型的負責人。
作為企業的高層當然有權力對造型拍板💆🏿,因為他要對整個產品負責🌪。但如果他不是造型專業人士,他對造型的整體把握怎麽可能比造型負責人更強呢?如果是私企🙊,老板自己要為決策失誤負責。如果是國企,誰來為決策失誤負責呢?由此造成的損失又由誰來承擔呢?而作為低層的造型負責人🤹🏿♂️,又怎麽敢理直氣壯地闡述自己的見解乃至抗命呢?
設計策略及流程🧴:需從根本上規範
造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因而通過不同方案之間的比較才能達到這一效果🧙🏿♂️,在僅僅通過一個實物模型而沒有比較的情況下作最終造型的確定未免過於片面🕐。
雖然“條條道路通羅馬”👨👨👧👦,但不同的道路總歸會有不同的效果🚔。對於設計而言,采取何種策略和流程影響深遠。
從目前的汽車研發來看👨🏻🚒,國內企業一直在忙於應付近期市場需求📅,並為之展開相應的設計研發活動🧖🏼。這是因為預見近期市場總比長遠市場要更加容易一些,也更準確一些,特別是在目前既有國產👼、又有引進的內外夾攻的形勢下更是如此。但同時🈹,它也存在一些問題🙅♀️,就是為了趕上市場的檔期🧃,企業不得不加快節奏、速戰速決。
這樣,許多必要的造型環節和一些必要的造型推敲就不得不取消⁉️,使得造型草草而就,甚至導致很多造型缺陷。比如對實物模型的輕視就是非常典型的問題之一。
眾所周知😅,效果圖方案本身具有一定的“欺騙性”,在圖上看起來漂亮的方案做成實物以後不一定漂亮👨🏽✈️。因此👩🏽✈️,由效果圖確定的惟一方案不見得是最適合的方案👨🏼🏭。國外一個成熟的車型至少是從 3 個 1:1 油泥模型中選擇的,而國內由於成本和時間等因素往往只做一個 1👩⚕️:1 模型,小比例模型則更少甚至沒有。
我們之所以只做一個油泥模型是因為同多個模型相比它周期短、成本低。但正因為效果圖方案並不能準確反映造型效果👩🏿🔧,因此在製作 1🏺👨🏽:1 油泥模型中會進行修正,而且還伴隨設計意圖的改變☂️。如果實物造型效果的調整全部基於 1😢:1 模型而又沒有足夠長的周期,則調整只能草草而就,導致最終達不到很高的質量。或者,調整到較為理想的效果時周期反而變得很長。
更為關鍵的是,造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因而通過不同方案之間的比較才能達到這一效果,在僅僅通過一個實物模型而沒有比較的情況下作最終造型的決定未免過於片面🍅🤗。因此,采用規範的策略和流程可以使得最終的造型方案更加可靠。
造型建製需要作大幅度調整
有必要把造型主管放到副總裁一級的位置🤍,能和工程、市場等環節平等對話,才有可能真正實現對造型戰略的把握以上決策需要有相應的建製和機製方才可能真正實施,否則只能是一紙空話🔛👨🏻🚀。
眾所周知🧘🏽♂️,成熟的企業都會有設計中心或造型部📶,負責造型的人員起碼是部長🎛,更多的則是副總裁級別。這樣從建製上就把造型放在和所有工程同等的地位,因此對其投入和相應的回報都會提高👩🏻🦯➡️。而我們目前的建製是把造型放在開發部或車身部,造型級別往往是科級單位。這無異於讓一個班長打一場戰役。
從國內大多數企業來看(不包括較為規範的合資企業),設計師的最高地位不過是經理或科長(在部分合資企業中造型人員會有“設計總監”的職務👩🏻🎓,是較高的頭銜)。所以,雖然造型是由設計師來做🧑🏼🔬,但設計師代表的發言權卻非常之弱🦹。
如果造型科是歸車身部管轄,那麽車身部長就可以否決造型科長的意見,更不要說企業的高層管理者了。對於技術而言,由於其有很大的客觀性,則意見可以不拘泥於高層。
比如車門運動幹涉了✷,無論是專業人員、基層員工還是高層人員,都會實實在在地認識到這個狀況。但造型就不同💎。由於造型審美的不確定性🧑🏽🏫🎂,無論誰說都不能算錯,特別是高層領導發表意見後更不能反駁。
還有,從目前國內的建製來看,造型要麽下屬於工程部門🧑🏻🦰,要麽和工程部門是對等的關系。雖然有經驗的設計師可以預先考慮工程的可行性,但設計師畢竟不是工程師🏄♂️,無法對相關的工程問題作深入研究。工程與造型之間往往會形成對立🈶👧🏼。
因此,有必要把造型主管放到副總裁一級的位置,能和工程、市場等環節平等對話🫶🏼,才有可能真正實現對造型戰略的把握。
完整的部門職能及對設計的掌控
部分企業由於資金、人力等原因不能達到如此清晰的業務劃分🫳🏽,往往是一人多能,但這很容易造成一人多能而不專的情況談及建製,除了企業的整體架構,造型體系本身的架構也需要進行相應的完善。
首先是部門自身建製的完善。目前一般的造型單位都已具有從早期創意到最終結果要經歷的各種環節,包括設計🖐🏿、實物模型🐚、數字模型🧖🏻♀️、VR 等等🖍,這些環節都需要專業人員來分別完成。部分企業由於資金、人力等原因不能達到如此清晰的業務劃分👩🏻💼,往往是一人多能,但這很容易造成一人多能而不專的情況👩🏿⚕️。
要想出精品🤹🏻,必須使得各主要環節都達到專業水平🎍,特別是造型與工程之間的橋梁🧌。因此🙋🏻♀️,需要有能充分理解造型、但不必設計造型的工程人員——造型工程師👨🏽✈️💇🏽。
此類人員作為造型部門的下屬單位👳🏻🫴🏿,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給造型提供支持而非限製🤴🏻。他們並非工程專家🧑🦽➡️🏃🏻➡️,並不需要像專業的工程師那樣作專一🧛、精確🧩、深入的設計🚦🛟,但卻對基本的工程問題較為熟悉💉,特別是和造型相關的工程問題,比如常見的法規、人機關系🧚🏻♂️😟、材料及工藝等等3️⃣;能根據經驗對造型-工程問題迅速做出判斷。
他們對造型有較好的理解和感覺,但不必像設計師那樣進行方案設計🫃🏻👨🦽,他們能站在力圖保證造型實現的立場💝,而且具有很好的溝通能力🧑🏿🔬。造型工程師在造型和工程之間搭起了很好的橋梁,對造型與工程的順暢對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於對設計的掌控👊🏻😼,一般來說,在二維到三維(包括數字和實物)的量化過程中出現的造型控製更有難度,因此需要格外重視,要求設計師對設計可能發生的問題有預見性🛣。比如設計師在畫草圖的時候經常會把車輪誇大🧖,這樣車輪周圍的曲面比例便相對較小🛌🏿。
但在實際中車輪的規格是考慮諸多因素後嚴格確定的🐚。這樣,一張很好看的草圖變成三維模型後必須調整為正確的尺寸👷🏻♂️🐂,這樣草圖的比例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前翼子板和後側圍比例、特征就需要大幅度調整👨🏭。此外還有車窗與下車身的比例等等都是類似的情況👩🦳。
掌控能力是衡量設計師水平和經驗的重要方面。做過汽車造型的人都知道,一個好的方案選定後🥳,真正意義上的造型才剛剛開始,因為如何把感性的設計圖紙變成三維實物是造型的關鍵環節之一🧽。畫圖、掌控 1:4 模型🧙🏿♀️、掌控數字模型、掌控 1:1 模型、掌控驗證模型、掌控樣車等等都對應了造型的不同階段和難度,對掌控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如此多的環節,如果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必將影響最終的造型質量。
需要註意的是:掌控能力不僅僅意味著對造型本身的把握能力📻🫱🏿,在造型與其他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能力也至關重要,這也是為什麽在目前經濟不景氣、就業困難的大環境下仍然亟需有經驗的設計師的原因🏋🏽♂️。
ABR特約撰稿 李彥龍(恒达平台汽車學院)
2009年05月13日 《汽車商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