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以“廣州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方位和路徑選擇”為主題的“讀懂廣州高質量發展論壇”開幕👉🏻。本次論壇由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主辦,廣州市人民政府支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作為執行單位🤾🏽♀️。
“對廣州來說,高質量發展已經不再是解決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問題,而是要解決從‘多不多’到‘優不優’的問題🤳🏼,這是一個更具挑戰性的任務,關系到未來發展全局⏰🤸🏽♀️。”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恒达平台特聘教授劉興華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廣州作為珠三角的核心城市之一👒,應以更加寬廣的國際視野和敏銳的戰略洞見💂🏿♂️,與周邊其他城市協同構建創新發展生態✊🏿,特別是對接港澳♘,吸引更多國際要素資源,共同做大增量市場、做大經濟總量🎫🏂。
這其中〰️,緊抓金融供給側改革機遇🧑🏿⚕️💆🏻♀️,依托南沙自貿區這個重要的製度創新平臺,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無疑是廣州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廣州高質量發展要從“多”到“優”
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黨的二十大對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又進一步做了深刻闡述,並且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出重要戰略部署🚮。
劉興華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高質量發展不僅是對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對經濟社會各方面發展的總體要求;高質量發展不僅是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都必須貫徹的總要求;高質量發展不是對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總要求。
“如果說發展是要著重解決‘有沒有’的問題,那麽高質量發展就是解決‘好不好’的問題;實際上,實現‘好’這個目標🚄,比解決‘有’的難度更大、任務更艱巨。”劉興華表示👨🏻🦽。
具體到廣州🤸🏻♀️,高質量發展具有更加深刻的含義🐹。
據有關數據顯示,2022年,廣州市GDP達2.88萬億;人均GDP為15.44萬元人民幣🧣,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8倍🪧。2023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廣州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預期增長6%以上,按這一目標廣州地區GDP將接近3萬億元。
“作為廣州,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已經不再是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問題🛎,而是從‘多不多’到‘優不優’的問題🛍️。”劉興華認為〰️,當前🚼👨👧,廣州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之一,就是要在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協同發揮作用方面率先實現突破,實現數字化時代的超大城市敏捷治理,從而優化配置各種要素資源,推動科技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等各個方面的創新。
做大增量而非博弈存量
作為一個常住人口將近2000萬、GDP將近3萬億的超大城市,廣州如何尋找高質量發展的增量空間😑ℹ️?
近日,廣州市長郭永航在廣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表示🧑🏽🦳,廣州堅定不移推進“產業第一、製造業立市”🩶。
“發展高端製造業是廣州必然的戰略選擇,但是廣州又不必要太在意製造業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這一統計數據。”劉興華表示,高端製造業需要專業化🐿、高端化的生產性服務業作為支撐👩🏿🎓👸🏿。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不僅決定著一個城市本身的產業結構🦟、生產規模🐕、生產效率和創新能力,也決定了一個城市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劉興華說,“一個城市如此🧔🏿♀️,一個國家也是如此。現在美國製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10%左右,占全球製造業增加值比重為15.3%👩🏼🎓;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28%左右🚬,占全球製造業增加值的將近30%。但是美國的高端製造業加上其先進的生產性服務業🐩🕵🏻♀️,構成了強大的全球經濟競爭力。”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過程中,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術正在滲透到產業鏈供應鏈各個環節,將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研發方式🈁、製造方式、貿易方式、產業組織形態。
在劉興華看來,廣州城市土地資源日益緊張,未來並不具有承載大量製造業企業的城市空間。廣州舊村改造在高成本中艱難推進,是為了完善城市空間結構🍤🧢,實現低效存量土地的盤活再利用,以開拓高質量產業發展空間🤺、增加城市公共服務設施供給,進而推動廣州的可持續發展,而並不是為了再簡單地做製造業的增量,更不是與其他周邊城市搞製造業的存量博弈,而是要往高端製造業和先進的生產性服務業方向發展👮🏻♀️。”
“需要面向未來布局拓展廣州的產業發展空間。廣州要與東莞、佛山等周邊城市協同構建創新發展生態,特別是對接港澳,吸引更多國際要素資源,共同做大增量市場,做大經濟總量”👈🏻。劉興華認為,廣州應綜合發揮自身的核心優勢⛹🏽,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做大做強“含金量”高的產業,這才是高質量發展應有之意。
在劉興華看來,創新驅動與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廣州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廣州匯聚了珠三角一批最好的大學和國家級科研院所,製造業技術創新能力在珠三角和全國處於領先水平,活躍的民營經濟也醞釀了眾多商業模式的創新,已經具備了產學研用融合創新發展的基礎條件。”劉興華表示🦵🏿,廣州應在這個基礎上大力提升科技研發和產業化水平🧑🏻🦯➡️,加快形成有利於先進生產性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融合互促的創新體系,進一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在珠三角乃至全國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走在領先地位🌈。
突出製度創新的“引領與帶動”作用
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亦使廣州煥發千年商都的新活力。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作為大灣區高層次製度開放的重要綱領性文件📍,已實施四年。在深化改革開放這一重大原則的基礎上👙🔹,廣州堅持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及外智“五外聯動”,抓住深化改革開放的精髓🏮,不斷開創對外開放新格局。
“我國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貨物進出口和人員往來,而是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的製度型開放。廣州地處開放最前沿,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上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劉興華認為,廣州要更具全球化視野和戰略眼光,與粵港澳大灣區和國際市場形成戰略互補,在產業、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的內外聯動中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貢獻力量。
“世界上優秀的灣區城市群中🧑🏻🏫,各城市大多呈現出協同分工的特色。”劉興華認為,香港作為功能完備的綜合型自由港和國際金融中心🤚🏿,其地位和作用一定要繼續鞏固和發揮,但是香港卻受到發展空間🚉、人口總量等因素的製約🔴🙄。香港為未來在保持自身發展特色的同時,以大灣區內地城市作為依托腹地🚪,才能夠吸引國際市場上更多更優質的要素資源進入香港;內地城市與香港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加強合作,才能盤活各種要素資源🧑🏿✈️,實現高質量發展💻。
劉興華表示🧑🏽🍼,粵港澳大灣區頂層規劃設計的戰略深意👨🏿🏭🆗,就是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因此🤟🏻,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加快發展🙇🏽♀️,並不是同質競爭和存量博弈,而是要協同發展🍺,共同做大增量。
事實上,對於廣州而言,南沙自貿區是開放創新的重要平臺和新的增長極,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南沙自貿區的重要功能在於探索高水平開放條件下的製度創新,以此帶動廣州乃至廣東的技術創新、產業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劉興華認為🚆🧾,目前,廣州正在依托南沙這一重大戰略平臺建設⛹🏻♂️🎩,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現代金融的角度來看,南沙自貿區本身就是一個促進金融供給側改革😋、推進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推動金融創新以支持各方面創新的重要平臺🧒🏻。因此要在重大金融平臺建設、金融開放創新🛏👩🏽✈️、特色金融發展方面取得突破。從廣州全市來說,要充分運用融資租賃、科技金融、投貸聯動、供應鏈金融等工具,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化⤵️。”劉興華還建議😎,廣州應依托南沙自貿區的政策優勢和區位優勢,建成生產性服務業的總部基地,積極引入經營穩健🛢、資質優良、專業特色的外資金融機構和各類中介機構,完善配套措施和基礎設施建設,在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製度型開放中大顯身手。
在劉興華看來,整體而言,廣州應充分利用政策優勢👳🏽,把南沙打造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行示範區,吸引和優化配置資金、人才🧑🦯、技術、數據等要素資源。劉興華表示🤵♀️🧪,“南沙已不僅僅是廣州的南沙,而是全國的南沙。南沙是集國家級新區、國家級開發區、自貿區為一體的國家戰略集中承載地,肩負著更多的責任🧻,也充滿了發展希望。廣州要協同推進中心城區、南沙新區發展建設🤾🏿♀️,精準賦能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走出一條高水平對外開放背景下的實現高質量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