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張 鑫👩🏻‍🏭:資助窮國減排乃發達國家應盡歷史責任

來源:上海證券報   時間:2009-12-21  瀏覽:
   歐美發達國家總試圖回避他們與發展中國家在承擔減排問題上有本質的不同💇🏼‍♀️,刻意回避“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面對發展中國家經濟迅速增長對資源需求越來越多的現實,對氣候變化負有歷史責任的發達國家理應安排更多的資金和技術用於減排,並對發展中國家給予公平公正的補償和幫助☝🏿,這才是問題的症結所在。
  被寄予厚望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在激烈的爭吵中閉幕了。與會各國雖然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表現出了采取行動的共識,但並沒有達成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原因在於“氣候變化”背後存在著巨大的利益分歧,峰會充滿了指責🧑‍🦯‍➡️、懷疑和彼此不信任,由此進一步引發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政治、經濟🤚🏽、道德等多方面的交鋒。
  自2003年英國政府在能源白皮書中以全球氣候變暖為依據首次提出了“低碳經濟”概念以來🔺,減少碳排放才能抑製氣候變暖、維持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的認識🫃,獲得了廣泛的認同與推廣。如今👩‍👦‍👦,在生產與生活中倡導節能減耗,減少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已成人類新的“道德標準”,深刻地影響著當今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和政治生態,影響著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轉變以及未來發展道路的選擇。
  氣候變化是肯定的,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有關也是不爭的事實。但問題是,氣候變化是否就是“全球變暖”?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上綠色植被大面積減少、土地沙漠化擴大,還是太陽輻射增強或是太陽黑子運動周期👬🏼?抑或真的是人類活動中燃燒化石燃料釋放二氧化碳過多⛄️?應該說👨🏿,這些問題還有待進一步充分🐎、科學地論證。這也是對全球氣候是否變暖一直存在爭論的原因之一🆙。美國就有3萬名科學家簽署了對全球變暖持有懷疑的倡議書✵。2007年3月8日⏮,英國BBC電視臺4頻道還曾播放了《全球變暖的大騙局》的紀錄片。不久前爆出的“氣候門事件”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是某些相信人類活動影響氣候變化的科學家故意篡改了對自己研究不利的數據,隱藏了“全球溫度下降”的事實,而“誇大”和“扭曲”了全球變暖的嚴重性,目的無非是掩蓋研究的失誤或“騙”取更多的科研經費。雖然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很快對此作了澄清,但對於全球變暖及其原因的爭論還將持續下去。畢竟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是什麽,全球變暖與人類活動存在多大的因果關系是個非常復雜的學術和實際問題,需要各國科學家的廣泛合作,尚需更嚴密和開放的論證。
  不可否認的是,當今世界的生態環境日趨惡化📿,資源危機等問題越來越阻礙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𓀌。每一個人和每一個國家有責任保護我們共享的地球𓀜。但應該看到🚂,自以為占領了道德高地的歐美發達國家憑借自身的優勢,正在利用“氣候問題”對發展中國家實施綁架🚵‍♀️,以維護自身的利益。一方面🚉,面對發展中國家經濟迅速增長對資源需求越來越多的現實🪻,一些已完成工業化的發達國家試圖以“氣候變化”為借口,強製發展中國家減排、犧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以求得資源的均衡。他們閉口不提200多年來規模驚人的排放量,卻希望在維持自身奢侈生活的同時🌚,讓發展中國家的人們降低提升生活水平的預期🤸🏻‍♀️。另一方面,在碳減排領域研究和技術處於領先地位的發達國家,已搶占了該領域的話語權和製高點🏍。發展中國家要實施減排必須依賴發達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援助,完全處於被動局面。從在近些年的氣候談判中沙特等石油生產國以及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的工業界巨頭一直反對溫室氣候減排,到作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之一的美國,政府迄今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再到即使許多發達國家提出了減排的目標😠,也沒有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主動承擔減排的主要義務,而是對發展中國家設計“峰值”💂🏼‍♀️,強迫發展中國家按照他們的要求絕對減排看,這種技術優勢也給了歐美發達國家在利益博弈上咄咄逼人的底氣👈🏼。
  歐美發達國家總試圖回避他們與發展中國家在承擔減排問題上有本質的不同。一方面,廣大發展中國家現階段正面臨著加速實現工業化,提高經濟發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緊迫任務,但在科學技術仍然比較落後、資金嚴重缺乏的情況下,還不具備立刻停止對碳基能源、原材料(煤、石油、天然氣等)使用的條件,就是想減排也很難🫲🏻。另一方面,碳既是人類活動中最主要的能量載體,也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物質。碳循環還是各種動👇🏽、植物生命活動的主要形式🦹🏻‍♂️。也就是說,人類活動對碳基能源的消耗🪞,確實會增加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但人類活動和自然界也具有“消化”二氧化碳的能力👨🏿‍🎤。人類通過碳中和、碳封存、碳替代和碳捕獲技術的密集使用,以及大規模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來增加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可以緩解自身生產、生活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
  事實上🖖,許多國家早就響應了1992年聯合國環發會議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倡導並實施了註重碳循環而不僅僅局限於碳減排的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在求得經濟發展的同時對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且還在繼續努力。事實證明,人類的活動既可以汙染環境🐼,也可能改善環境,只不過對氣候變化負有歷史責任的發達國家應該安排更多的資金和技術用於減排♦️🐏,並對發展中國家給予公平公正的補償和幫助,這才是問題的症結所在🛡。
  (作者系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
  2009年12月21日  上海證券報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