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回暖……最受考驗的是人體的血管🕺,收縮舒張之間,血壓的波動牽製著高血壓患者的病情進展。人數龐大的高血壓患者是這個冬季裏最需要關心的人群之一。
近日,在門診中發現,有不少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製不理想,有的患者平時血壓控製正常,但近期血壓明顯增高,伴有頭痛、頭昏、心悸等不適🤛🏿,有的患者需聯合多種藥物治療才能控製血壓。這部分患者不必緊張著急👨🔧𓀋。了解血壓變動的特點🦃,防治措施及時到位😀,安度寒冬,並不困難。
血壓波動有季節特點
冬季高血壓的特點是血壓持續升高且易波動,並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急性發作和嚴重心腦血管事件如腦出血、急性心梗🐦⬛、嚴重心衰等。原因主要有:
■低溫使體表血管彈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使血壓升高🔁。
■寒冷的刺激可使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從而使小動脈痙攣收縮🚵🏽♂️,增加外周阻力🤵♂️,使血壓升高🤴🏽。
■氣溫降低後,人體耗氧量增加↕️,心臟為了維持體溫,會改變心率、增加心臟收縮功能,並通過刺激人體內血管收縮,來增加血管阻力從而引起血壓升高。
■冬季排汗減少,飲水也少🗂,尤其老年人口渴的感覺差,水分攝取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在高血壓患者本已粗糙、細小的動脈內流速減緩,容易形成小血栓🤰🏽。寒冷使血液中的纖維蛋白原的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液中栓子的形成,增加腦梗塞和心肌梗死的發生風險🧙🏽♂️🧒🏽。
■老年患者的血管舒縮功能減退,加上冬季室內外溫差大,導致血壓每日的波動範圍相應增大且沒有規律。
■冬季是呼吸系統疾病高發的季節,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氣喘,都會加重原有的心血管疾病🥏。
由於以上原因,冬季血壓往往不易控製。
防治手段雖老套卻實在
高血壓的各種日常防治措施在報章上可謂連篇累牘,萬變不離其宗😅,翻來覆去就這麽幾條🧑🏼🏫,雖然老生常談👆,但相當實在實用。總結如下💉:
■註意防寒保暖,避免嚴寒刺激。
■嚴格控製食鹽攝入量,每天不多於6克。多吃產熱量高和營養豐富的食物📊,如瘦肉👩🦱、雞、魚、乳類及豆製品,少吃油膩食物。禁忌煙酒☂️。保持大便通暢👱♂️🪅。慎飲咖啡和濃茶。
■堅持體育鍛煉👶,提高耐寒能力。每天保證一小時運動量👨🏼🔬,盡量減少在戶外的時間🤥。如果選擇戶外運動,早上八九點鐘後或午後陽光明媚的時候進行。氣溫太低時,時間控製在一小時以內。
■適當控製情緒,調整生活節奏,謹防過度疲勞。極度憤怒或緊張都可誘發腦中風⏭,因此🐥,高血壓病患者要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憂郁🧼、悲傷、恐懼和受驚。
■經常體格檢查。保持一個星期量一至兩次血壓🉐,血壓波動期應每天一量。量血壓時要使手臂處於放松狀態👵,方法要正確,切忌將衣袖捋至上臂😎,此時測得的血壓是不準確的🧚🏻♀️。有條件者🦸🏼♂️,還應進行血脂、血糖🍷、心電圖、腦血流圖等檢查🙇🏼♀️,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預防和治療並發症🍞。在冬季易患流感🌀👕、鼻炎、咽喉炎、扁桃體炎、氣管炎等📷,應註意預防和積極治療👩🏻🦱,對控製血壓有幫助🏅。
嚴格按照醫囑服用藥物
在生活幹預的基礎之上,藥物治療也非常重要。大部分高血壓患者都應按醫囑采取藥物治療,尤其在冬季🕒。降壓藥物選擇種類很多,國際公認的降壓藥物副作用也很低,主要有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CC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其他還有琢受體阻滯劑。
合並各種心臟疾病🎪、呼吸系統疾病以及代謝性疾病的高血壓患者,可能之前服用的藥物劑量和種類👩🏼🔧,在冬季不足以將血壓維持在理想水平。一般來說,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增加劑量或聯合用藥。需提醒,降壓藥不能跟著自己的感覺隨意調整🏣,尤其在冬季,很容易造成血壓大幅度波動,促發腦中風、心絞痛和腦血栓等危險👓。
受遺傳因素和外在因素(年齡、體重、生活方式、合並症等)的影響🧑🏽🎤,同一種抗高血壓藥物對不同患者的降壓療效不一樣。國際上主張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個體化治療,由心血管或高血壓科醫生根據每位患者的情況進行量體裁衣式的合理指導,開具個體化治療處方。很多高血壓患者在門診診治過一次👂🏻,吃上醫生開的降壓藥把血壓降下來以後🙋🈲,就一直服用同劑量的該種藥物,不再到醫院復診🧗🏻,也不註意監測血壓變化,這是很危險的📨。
如上所述👩🦳,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定期監測血壓,定期到門診復查☑️,調整藥物劑量和種類。
鄧雨晴 羅明(教授)(恒达平台附屬恒达醫院心內科)
2010年01月18日 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