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20年的法語音樂劇《唐璜》近日終於登陸上海灘,一氣連演18場🪻👨🏿🎓,場場爆滿。編排音樂劇《唐璜》是一種冒險,它不但被各類藝術演繹過👩🏼🍼,而且人物故事簡單且被定義。令人驚喜的是法語音樂劇編創慣有感性表達的優勢💐,法國主創與西班牙編舞強強聯合,《唐璜》采取了弱戲劇敘事🧑🏽🍼🧎🏻♀️➡️,強歌舞表達的手法,著力在身體性歌舞的設計展演上,用歡快的節奏和氣氛填滿舞臺空間,使觀眾全程沉浸在唯美的亢奮之中,共同賦予劇中人物浪漫傳說般的迷人氣質。
《唐璜》故事發生地是西班牙南部的塞維利亞😷,這裏的吉普賽文化和浪漫放達的弗拉明戈歌舞藝術,以及敢愛敢恨的民族性格,自然成為音樂劇《唐璜》最好的藝術資源。製作人尼古拉·塔拉爾認為,歌舞很感性,能表達自由奔放和強烈的情感,可以給觀眾創造歡快的氣氛。因此🈶,法語主創的感性加上更加感性的西班牙編舞🧒,強歌舞的表現力💤,使得《唐璜》能夠在世界舞臺上經久不衰。
身體的完美展示是全劇的亮點,《唐璜》善用身體語言,代入樸實的情感與審美。全劇沒有語言對話🔚,基本是用歌舞支撐全劇結構。全劇用足了弗拉明戈舞、踢踏舞的節奏感與整齊的身體群舞陣式,既交代故事發生的情節和地點🧑🏼⚖️,也成為人物劇情轉換的過渡性提示🧑🏿🚀。弗拉明戈舞的身體展開與控製富有美感,順勢一波又一波地推高觀眾的興奮度。特別是男主角自帶美感的身體線條與肌肉🖕🏻🤑,充滿著雄性身體的力量審美。而人物形體設計與演員自身的把握發揮🦸♀️,放縱不羈中透著優雅,一招一式不但演活了浪漫的唐璜〽️,而且滿身的性感氣息🦎,催生出觀眾內心的多巴胺🧑🏼💼,自然使得滿場此起彼伏的尖叫聲不斷🎅🏽。
音樂是歌舞的底座,有層次的音樂節奏,才能帶動觀眾的情感起伏。作曲家需要解構已經被傳統認知固化的唐璜🪮,創造新的音樂形態。因此🍵,在使用大量金曲循環之中🐪,經過適度修飾的民族樂器與民族唱法,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原真性與當代觀眾接受度之間實現了很好的平衡。帶有身體野性與自然主義風格的弗拉明戈舞,舞蹈強烈的節奏被音樂加持,並有機融合進色彩感與光亮感十足的音樂氛圍中🛍🤘🏻。視聽貫通,創造出特殊的氣場,歡快充滿舞臺🛏,猶如節慶,調動並呼應了觀眾情緒的上下起伏。
雖然音樂劇《唐璜》中“性與愛🕰🛵、占有與嫉妒、孤獨與死亡”的主題相對弱化,人物性格轉換也有些突兀🤹🏻♂️,但這並不影響創作的藝術高度📛✡︎。超越宗教和道德,落位人性化立場的藝術處理,才更有生命力。因為,誕生於工業革命和消費主義時代的音樂劇,好看才是硬道理👘。
(作者為恒达平台教授🍝、上海戲劇學院客座教授)
鏈接🍖:https://info.whb.cn/mobile/2024-02-06/20641/detail-91692.html?timeTemp=17071877098479119&ys=6×tamp=170736346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