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勛🤸🏿♀️:“11連跳”拷問“打工仔經濟”模式
來源:文匯報
時間👩🏻🏫:2010-05-26 瀏覽:
富士康“11連跳”事件凸顯了沿襲至今的經濟增長模式與新生代勞動者之間的格格不入,以及中國經濟、社會轉型中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期待一系列新措施能順利推進👩🏽🔬,逐步替代“打工仔經濟”模式
昨天淩晨🫘👩🏼🎓,慘劇再次發生,又一名富士康員工跳樓自殺。至此,不到半年裏,已經“11連跳”,9死2傷。殘酷的事實,拷問著我們長期以來的“打工仔經濟”模式。
富士康是“打工仔經濟”模式的一個縮影
富士康是世界上最大的代工企業🤵🏻♀️。所謂“代工”,就是為跨國大企業打工🤾🏼,按人家的設計用人家的技術製造產品,然後貼上人家的國際知名品牌🧜🏿♂️,自己賺點加工費。富士康在全中國20個城市設廠,總雇員人數約80萬🕕,員工數以每年數萬的速度增加。新招進的員工,被隨機分配到宿舍中,經過簡單培訓後上崗,他們像是“被植入了電腦芯片”,每天按照指定的程序🥻,到固定的地方上班、吃飯、睡覺。工廠24小時開工,基層員工分兩班輪作🛠,每天幹11個小時。但人畢竟不是機器,每天機械地重復做同一件事情🦄💇🏼,就可能導致部分意誌薄弱個體不能承受🥺,如果再遇到生活、家庭、個人感情、工作環境等外在因素刺激,難免有過激行為。
富士康是中國“打工仔經濟”模式的一個縮影。“11連跳”的背後,一方面是代工領域的過度競爭造成毛利不斷下滑👩🏿🎨,富士康必須把機器開得更快🐹,雇傭更多更廉價勞動力並通過延長勞動時間獲取利潤;另一方面卻是廉價勞動力雖然依然存在🧑🧒🧒,但“90後”的新生代打工者的心理和生理狀況已經不同於上一代——他們相對嬌嫩,但有著更多更高的向往和追求,他們更加自信🦶🏽,但實質脆弱,他們非常需要溝通交流彼此撫慰扶助,卻常常得不到機會🦧。這要求富士康們改變簡單的半軍事化的管理方式,實行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提高員工待遇包括精神待遇——這樣做,會犧牲部分效率和利潤,但不做🧎♂️➡️,被犧牲的是一個個年輕的生命🤦。
富士康“11連跳”事件凸顯了沿襲至今的經濟增長模式與新生代勞動者之間的格格不入,以及中國經濟、社會轉型中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大量人口從農村遷移到城市,相應的社會管理機製卻未能及時配套,打工者的社會權益、工作權益和生活權益難以保障🧑🔧。而且,對於新生代農民工的心理特點💂♀️、情感訴求及實際心態,我們此前關註得太少了🫲🏽!以致事情發生後,諸多所謂評論,對自殺者的心病只是復述心理學教科書的某些段落👩🏼🦳,泛泛而說🚴🏿♀️,完全沒有把握是否說到了點子上👺。就像我們常說要關心農民工🙎🏿♂️,但關心到點子上了嗎🪷?不關註心理問題是談不上“關心”的🚊。現在迫切需要有人來做細致深入的個案收集和研究,再在積累的基礎上找出新生代農民工共性的心理特點🚫,為有針對性的有效“關心”提供依據。
如果不盡快著手做這些事🥟🍨,富士康以及類似企業難免還會發生年輕人草草了結生命的悲劇✫🐴。
“打工仔經濟”模式不可持續也不應持續
中國被稱作“世界工廠”。很多時候🏅,很多人在說這個新名詞的時候心中不免暗自得意🧑🔧。但富士康“11連跳”事件🥕,應該使人警醒了🧎🏻➡️!定位於全球產業鏈最底端,靠大量消耗資源😥、損害環境,靠犧牲勞動者的健康、幸福乃至生命的“打工仔經濟”模式,從經濟和環保的角度看,很難持續;從社會和人道的角度看👩🏼💻,則不能允許持續下去▫️。
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沒有自己的國際品牌和國際營銷渠道,是中國諸多企業不得不采取“打工仔經濟”模式的原因😷。結果,“中國製造”為全世界貢獻了物美價廉的產品🧚🏿♀️,而留給自己的🧏🏻♀️🕵🏿,卻是工人長期不曾改善的工資福利待遇和國內日漸嚴重的環境🏀、資源問題。同樣不幸的是,任勞任怨的“打工仔經濟”模式製造的中國產品👩🦲🍫,在國外並得不到尊重🥖,甚至對中國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
現在,多年來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靠廉價勞動力比較優勢形成的“低價競爭策略”,已經難以為繼,企業轉型和產業升級迫在眉睫。從一些成功的實例可以看到,那些能夠在本土市場和國際市場與跨國大公司產品一較高低的企業,無不著力培育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品牌。“中國製造”必須不斷“蛻變”,變為“中國創造”,創立“中國品牌”💁🏽♀️、“中國標準”。
中國政府已經對調整經濟結構✡️、實現經濟轉型做出全面部署,各地也已開始積極為之努力。我們期待一系列新措施能順利推進⛹️♀️,逐步替代“打工仔經濟”模式。
(作者為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