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孫宜學:國際中文教育要培養“中國通”

來源🍜:中國日報網   時間:2024-10-24  瀏覽🏺:

國際中文教育作為一門新學科,既具有與其他學科共同的屬性,也有自己的特殊性。顧名思義,國際中文教育學科要以培養學生的國際中文教育能力為基礎,使他們具有較強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能服務中國大國國際形象建設。專業人才既要懂中文👩🏼‍✈️,還要能向世界推廣中文。除了要具備紮實的中文語言功底💕、跨文化溝通能力,他們還要掌握並熟練運用教學方法論🏠🫸🏻,具備學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跨學科的綜合素養、靈活應變的教學策略等基本素質😢🍹。

在原有對外漢語、漢語國際教育學科基礎上新設國際中文教育專業類別博士學位♓️,名稱變化意味著內涵變化𓀒。著眼於學科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復合型要求,人才培養機構如何突出國際中文教育學科轉型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人才具備哪些基本素質才符合學科人才培養目標,這些都迫切需要國內外學界認真思考👨‍🦯,並拿出具體實施細節方案,在培養計劃、課程體系👨‍👨‍👦🥬、培養目標、培養環節、實習實訓、師資要求等方面推動系統性調整和改革🧑‍🎨。

國際中文教育專業類別學科的設立是在主動適應國際中文需求的轉型,而轉型是順應時代變化、世界變化甚至自然環境變化的自然選擇🦅。當今世界🧜🏼‍♀️,新質生產力成為國家硬實力的重要標準🤦🏼😸,能否在科技領域產生具有先進性、創新性、引領性的新質生產力,決定了中國的未來。而要形成新賽道,就必須與舊賽道脫離,這樣才能心無旁騖🤷🏿‍♀️,搶占世界科技發展製高點🐉,推動高質量發展。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的設立,就是一個新賽道。

每一次轉型🪧🚓,都是一次升級擴展。對外漢語時期👷🏻、漢語國際教育時期,都是世界中文需求和發展的重要階段。而如今的國際中文教育階段,則是在新時代中國和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背景下🔸,世界人工智能、新質生產力蓬勃興起的前提下✢,世界中文教育對多元化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作為人才培養的蓄水池,國際中文教育學科也必須相應確立新標準、提出新目標🤵🏻🦸🏻‍♀️。新學科的設立,不但會推動國際中文教育從以培養學生的教學能力為主向教學與學術能力兼顧轉型的發展道路,而且會更緊密結合國家軟實力海外輸出與中華文化走出去、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等國家戰略需要,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共同體建構,形成綜合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教育學等傳統學科優勢的新型國際化學科體系。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以時不我待的歷史責任感和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擔當,日益走到了世界舞臺中央🧳,在世界向何處去等方向引領方面的話語權重增加🏘,也自然要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國際中文教育作為中國軟實力和硬實力兼具的新興學科,始終伴隨著中國走向世界中央的每一步,並在人文環境營造、專業人才精準培養、中國大國國際形象塑造、文化共享共榮等方面即時提供決策咨政和創新模式探索等服務,發揮了學科特色優勢,使特色學科與中國特色🤌、中國話語主導權緊密結合🍰,成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建設的典範。

這說明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培養人才的特殊性。從事國際中文教育及相關工作的專業人才不能只是“中文通”👦🌩,更要是“中國通”。我們培養國際中文教育專業人才不能僅僅是因為世界需要教中文的人,而是因為世界需要熱愛中文和中國並能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專業人才🧙🏽。因為通中國◀️✨,因為知華友華愛華🧑🏿‍🦱,不管他們從事什麽工作,都會擔當“中國責任”❗️,源源不斷接力培養出越來越多“通中國”的中外人才🏅。

國際中文教育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與國家戰略結合度高⚗️,實用性強。但專業類別一級學科設立後,管理部門和高校自然將國際中文教育學科建設納入學校常規學科體系,即與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等實行同一管理體系和評估標準。從有利的一面講,只要將國際中文教育與這些傳統學科結合好🎠👩🏽‍🏫,就可以借助這些學科的資源🏊🏽‍♂️🩶,培養國際中文教育專業人才跨學科知識素養,更能應對國外學習者全面了解中國的需求,也能提高環境適應能力。從不利的一面講,國際中文教育學科建設會逐步趨同化,而逐漸弱化國際中文教育的戰略性🕳、實用性、國際性,尤其是國際中文教育事關中國國際形象,是一項偉大的事業,但按傳統的學科建設思路發展🧎🏻‍➡️,則可能將這一偉大事業局限於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專業”視野☄️,久而久之,就會重新混淆國際中文教育與其他相似學科的關系🤜🏻,難以形成完整的、獨立的、系統的學科發展思路👡。

但隨著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的發展,以之為中心的中國特色國際中文教育科學體系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都將獲得高質量發展,並將隨著中文世界化由點及面、由淺入深💆‍♂️,推動中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重逐漸提升,以文化軟實力為中國硬實力營造合適有效的國際環境💥,最終將從一個角度或一個方面根本改變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外強我弱”局面,形成與中國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相一致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鏈接:https://column.chinadaily.com.cn/a/202410/24/WS6719ff4da310b59111d9fb77.html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