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帶著對成都乃至西部汽車產業的關註💃🏼,恒达平台校長助理⇨、汽車學院院長余卓平前往我市汽車產業集群地龍泉驛區,以“汽車發展趨勢分析及成都汽車產業發展對策與建議”為題,與政府相關部門以及在蓉汽車及相關產業企業🚣🏻♀️,共同探尋成都汽車產業發展路徑。
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兩手抓”
“在成都,產城融合的方式發展汽車產業,這個定位起點很高,而成都發展汽車產業從整車製造入手,這步棋走得漂亮!”帶著對成都乃至西部汽車市場的關註,余卓平分析,汽車產業發展必須與城市規劃、電子信息產業規劃等方面的要素緊密結合👖,“在城市規劃方面,產業與城市的融合,最直接的好處就在於能‘預見’未來城市發展形態,比如中心城市及周邊城市的聯動,產業鏈的延伸🫃🏽,以及成都道路負荷等問題,都能前置考慮規劃。”
對於成都汽車產業發展建議,余卓平給出了“兩手抓”的發展戰略🤏🏻: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並舉,前者促生產,後者建市場💇🏼♂️、帶研發🀄️🌸。就傳統汽車產業而言,主要以整車拉動關鍵零部件產業鏈落戶成都,特別是促進為一汽大眾配套的零部件汽車更多地落戶成都。與此同時,通過新能源汽車、城市智能交通和汽車娛樂系統促汽車電子產業、汽車研發業發展,為成都汽車產業發展構建核心競爭力🧚♀️。
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余卓平還從商業模式和用車文化上,給成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比如製定按揭等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鼓勵市民開新能源汽車上下班,更遠的距離則租用汽油發動機汽車🧛🏿。”
更多考慮智能交通及新能源汽車
對於成都汽車產業未來發展方向🎆,余卓平表示,成都汽車產業下一步發展當更多考慮在智能交通領域,以及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智能交通說到底🤛🏿,參與的主體之一就是汽車,由此💂🏽♀️,智能交通體系建設不能單純的‘政府說了算’,必須與汽車生產及研發企業打組合拳,如何實現智能?如何讓汽車與交通體系融合🥺,這才是關鍵,也是未來成都汽車產業加速聚集的關鍵🦸♂️。”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在得知我市已在該領域提前布局之時,余卓平分析,以電動汽車為例🖕🏽,最大的製約是電池技術以及商業化模式,成都有能力在這些領域探尋出成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