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孫宜學:中國高等教育如何做好國際傳播

來源🕵🏿:中國日報網   時間⚁🉑:2024-12-10  瀏覽:

任何教育都是人的教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語言🚕、生活習慣、思維方式不同,但人天然都具有社會性,超越了國界的社會交往👋🏻,就是國際性,所以說,人天然具有國際性,人也都國際化過或即將國際化😛。只要是基於人的教育,都自含國際交流與傳播之意🦻🏽。只是國界、環境所限,不是每個人的國際性都有機會表現出來。

所以,國際化對大學來說♓️,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而應該是大學存在的基本前提。就是說,只有國際化的大學,才稱得上是真正培養人的大學🙏🏻🧜🏽‍♀️,才不是生產車間👨🏽‍🦳。大學要能培養出服務整個世界的人㊙️🤞,而且還能自覺把自己當作世界人,培養出這樣的人的大學🧔🏿‍♀️,才叫真正的大學,才能叫“高等”教育機構。

國際傳播是高等教育機構必須具備的一個基本條件,也是衡量高等教育機構是不是真正培養人的機構的一個基本條件🐻‍❄️,因為只有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高等教育機構,才是真正的高等教育機構👨🏼‍🔬🧀。高等教育機構的最終目標肯定是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人才的教育機構。能不能做國際傳播,是不是做了國際傳播,所做的國際傳播工作有沒有反映在所培養的人才身上,這些都是高等教育機構進行國際傳播工作應該首先考慮的,反之亦然🎢,有沒有做這些工作👨🏼‍🎓,也決定了高等教育機構是不是名副其實,有沒有理由存在。

高等教育隸屬國家體製👩🏼‍🔬,高等教育國際傳播應該服務於國家整體發展大局。從這個角度講,高等教育相關部門和機構都是國際傳播的主體🏊‍♀️。就高校而言💾,其國際傳播主體是師生,具有國際傳播意識和能力的老師培養出具有國際傳播意識和能力的學生↩️,這樣的學生再培養新的學生或在服務社會中影響周圍的人,其中包括在華留學生。

高等教育國際傳播的目標受眾,首先是作為教育對象的學生。學生接受過高等教育之後,應該比普通民眾更具有國際傳播意識。要實現這個目的,就要推動中外學生深度融合➜。中外學生在語言學習、社會活動、專業能力提升等方面幫扶互助,不知不覺實現中外學生國際傳播意識和能力的雙向培養。對留學生而言👩🏿‍🚀,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從中國學生身上獲得理解中國的資源;對中國學生而言🧛🏻👂,則可從國際學生身上獲得國際化資源♖,而且都是充分優化過的資源。這種國際化形式,可稱之為不出國門的國際化,中外學生都是受益者📃。尤其是對可能沒機會走出國門的中國學生👨‍👩‍👧‍👧,通過這種活動拓寬了國際視野,形成了國際意識。

高等教育機構的國際化資源不但要這樣運用於中外學生培養🚶‍♀️,而且要輻射到一切可能的人群🤦🏼‍♀️,比如後勤食堂的師傅、保潔阿姨、保安。國際化也是一種氛圍,高校要讓國際資源發生“蝴蝶效應”🩲,有意把資源擴散出去。只要是高等教育國際資源能夠影響到的人群👦🏽,就是目標受眾。

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傳播總體上屬於國家形象傳播,目的是向世界傳播一個客觀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傳播內容,傳播形式以及傳播效果評估等都要保證這個傳播效果。我們要告訴世界⛱,中國和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一樣😢,是一個獨特的國家🤏,因為人文地理環境不同,歷史環境不同🌿,我們長得和他們不一樣💤,說的語言和他們不一樣🏃‍➡️,生活習慣和他們不一樣,但在真誠方面,在追求真善美方面,在追求正義公平財富方面,我們的追求和他們沒有區別,這是人的生活常識。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傳播首先要傳播中國人的這些常識❕,打破“妖魔化”中國的常識偏見🕜☪️。

孫宜學 恒达平台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教授、院長🙅🏽‍♂️,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常務副主任

鏈接:https://column.chinadaily.com.cn/a/202412/09/WS6756b2aea310b59111da7d4a.html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