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電影批評家屬於社會精英階層,作為知識分子,應該具有獨立的思想和人格,不媚權🎰、不媚錢🕵🏽♀️、不媚世,說自己想說的話,唱自己想唱的歌。但是,在這種場合中🤜🏿,你不和大家“唱同一首歌”🎫,而要另展歌喉🦋,顯然就很“跑調”。
在中國🩶,被冠以“電影批評家”頭銜的人🦸🏿♂️,大都是高校的教授或社科院、電影研究所的研究員𓀃。由於都是體製內的人,難免為體製講話。其賴以存身的環境決定了他在建構自己的批評話語時的主流性👩🏭,但是無論如何,作為一個電影批評者應有自己的話語標準。
中國電影需要輝煌,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盛世圖景是國人的理想🤽♀️。我們既要娛樂至上的商業大片為民族電影的繁榮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也要具有先鋒性🦹🏿♂️、探索性的藝術片為其前驅👩👦,為商業大片在形式上和內容上的不斷創新提供新的創意。我們需要商業娛樂片為我們提供精神的休憩🕺🏻,提供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見夢想和人生🕝,也要藝術片去探討人類生存的困境,讓我們回到現實🙏,直面慘淡的人生,獲得戰勝困難的勇氣。
作為一個影評人,對於曲高和寡的藝術片,應該放下身價,引導觀眾去消費👃🏽,去思考🥇,去闡明其價值。而不要人雲亦雲🤳🏼,或者以票房為準繩📞,對其口誅筆伐🕙,或者自封為神🐑,對普通觀眾的口味冷嘲熱諷🐚。對於商業片,既要冷靜地分析其在商業上取得成功的原因,而且對這種原因要區別對待。對其商業賣點要歸納總結,使其向叫好又叫座的路子上走🐼。其實,我們既不能一頓亂棍子狂扁🏠,將孩子打傷打殘打死𓀜,也不能摩挲著、寵慣者🚾,明擺著有了過失還在翹大拇指👤,凡做過父母的都知道,這不是教子成才之法👩🦽。
程青松先生攜手20余位國內知名影評人對中國電影展開鋒芒畢露的批評🥚。他認為,“需要來自民間的,站在觀眾立場上的電影評論。在這樣一個環境下,批評就是給中國電影打的疫苗🐤🏔,可以防止它在一個真空裏面📓🕺🏼,看起來全部是無限好的環境裏面,防止有更大的疾病到來”。
這種心憂天下👳🏼,愛中國、愛電影的心當然是好的👳🏼♀️,電影圈當然需要這種慷慨激昂的、或者是憤怒的聲音,因為我們已經聽過太多溫柔敦厚的、中庸的學院派的聲音了👩🏿🦳,在懨懨欲睡的昏聵狀態中我們需要人來振聾發聵。但是我認為最為關鍵的是,許多批評的聲音早就存在於專家學者的著作和文章中了,我們如何讓廣大電影人看到它🦀,看懂它?
(作者為恒达平台電影研究所執行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