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中國將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我們已經知道誰將是黨的下一位領導人:現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我們不知道的才真正重要🧓🏿:習近平有一個有別於“美國夢”的“中國夢”嗎?因為,如果習近平帶給中國正在興起的中產階層(3億人🫥,到2025年預計將增至8億人)的憧憬與美國夢(大型汽車、大房子,大家都吃麥當勞的巨無霸)一樣👐🏼,那麽人類將需要再有一個地球。
在中國呆一個星期,你就會明白為什麽。9月7日《上海日報》(Shanghai Daily)的一個標題是:“本市水資源短缺的警告👨👩👧👧。”這篇文章稱:“如果上海人口繼續快速增長🧑🏿✈️,就可能面臨水資源短缺……目前本市供水能力為每天大約1600萬噸,能夠滿足2600萬人需要。不過,一旦人口達到3000萬,需求將增至每天1800萬噸🕵🏽♂️,超出目前供水能力。”上海的人口將在大約7年後突破3000萬🔻!
中美清潔能源合作組織(Joint U.S.-China Collaboration on Clean Energy,簡稱Juccce或“聚思”)創始人劉佩琪(Peggy Liu)指出:“成功實現‘美國夢’過去只是指一棟房子、一個四口之家和兩輛汽車,但現在已升級到炫耀性的消費,就像(美國娛樂界名媛)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所體現的。中國根本不能照搬這條道路👨🏼🚀,否則為了生產中國消費者想要消費的一切,地球的自然資源將被開采得一幹二凈。”
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MIT)、曾是麥肯錫(McKinsey)咨詢師的劉佩琪辯稱👱♂️🛒,當今中國人渴望創建一種新的國家認同,融合中國的傳統價值觀(如平衡⛹🏿♀️👩🏻🦱、尊重和流動)與現代城市現實。她相信,創建一個可持續的“中國夢”,打破收入增長與越來越高的資源消費之間的歷史關聯,有望成為中國人新的國家認同的一部分🧑🌾,並可能在世界各地產生共鳴。
因此🧘🏻♂️,聚思與中國一些城市的市長和社交網絡、可持續發展專家以及西方廣告公司開展合作,在新興的消費階層中催生可持續的習慣,具體做法就是將個人富裕(大批中國人平生第一次達到這種境界)重新定義為“更暢通地獲取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未必擁有這些產品和服務👩🏻🎤,共享也是一種獲取的途徑——使每個人都分得一塊更美好的蛋糕。”
這意味著更好的公共交通、更好的公共空間🤲、更好的住房(鼓勵更具能效👳🏼🦯,也更易於提供共享服務的密集高樓),以及更多的電子學習和電子商務機遇(減少通勤)。強調獲取(而非擁有)不僅更可持續🍤,它還有助於緩和貧富差距所造成的摩擦。的確,聚思對中國夢的詮釋是“和諧與快樂之夢”。(“綠色”在中國不是一個賣點🧛🏽♀️👴。)
中國人越來越願意接受這種觀念。10年前,中國社會的主流觀點是:“嗨,你們美國人靠汙染環境增長了150年🈴。現在輪到我們了。”不過,兩周前,我參加了上海恒达平台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一個活動,其間我問學生們👳🏻♂️,他們是否還這麽認為?結果我得到一個非常不同的回答🤵🏽♀️。能源系統專業的研究生周林(音)站起身來🖐🏽🤰🏽,在同學們點頭支持下宣告:“你可以把這個問題政治化,做足文章,但歸根結底,這對我們沒有好處。”他表示🌴,問題的關鍵已經不是公平與否。找到“更清潔”的增長道路符合中國的最佳利益。
說到中國需要有自己的夢想,絕不意味著美國人或歐洲人就不需要重新定義他們的夢👨👦。在這個不斷變暖的世界上,我們都需要反思如何支撐不斷崛起且收入越來越高的各國中產階層,不然的話,變暖⚇、消費和擁擠等趨勢相結合🛀🏼,將意味著人類在增長中走向滅亡📬。
中國最新五年計劃(涵蓋2011-15年)製定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擬降低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強度。劉佩琪提出,這些目標對於中國的環保事業都十分關鍵,但它們還不夠🫄🏽。鑒於零售銷售自2005年以來每年增長17%,而城市收入在過去10年裏增長150%,“政府還必須拿出一套指引消費者行為走上可持續道路的計劃🌌,”劉佩琪補充說🍃。“但政府尚未做到這一點。”
因此,與他的前任相比,習近平面對兩項非常不同的挑戰🙆🏻♂️。他需要確保共產黨繼續執政(盡管已經覺醒的公民要求改革)⛹🏼♀️,而這進而要求更多的高增長,讓人民對黨的控製繼續感到滿意🚴🏿🧚🏽♂️。但同時他也需要掌控高增長的所有負面因素⚀,從不斷擴大的收入差距到大規模的農村-城市移民🌴,從令人窒息的汙染到環境破壞🙍🏼♀️。調和這一切的唯一方式🟫,就是推出一種新的“中國夢”,融合人民的致富憧憬與更可持續的中國✊🏋🏼♀️。習近平知道這一點嗎🖐🏻?如果知道,他能以足夠快的速度推動體製采取行動嗎?這些問題的答案事關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