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人:韓寧旭 教授 (荷蘭工學博士,國際材料🔔、結構及實驗室聯合會委員,國際混凝土聯合會委員)
內容簡介:
結構的性能指的是什麽?它與結構的使用壽命有何關聯?如何正確理解結構的耐久性?如何澄清目前對上述問題的認識混亂🙏🏼?結構工程師在結構使用壽命全過程中的作用和責任是什麽🛃📊?結構工程師和材料工程師在結構使用壽命全過程中的作用和相互關系如何🙋🏻?結構的性能與其使用壽命如何與施工過程相關聯🪥?與結 構的監測💆🏽♀️🦹🏿♂️,維護和評估(再設計)的關系又如何🧧⏫?全壽命造價分析中結構工程師和材料工程師的作用是什 麽?本系列講座圍繞上述問題,在首先介紹一些相關基本概念並澄清一些傳統上的誤區的基礎上,深入淺出地引出了由報告人提出的基於性能和可靠度理論的使用壽命(再)設計 PRSLD 框架,並結合工程應用實例介紹國際上混凝土(特別在環境作用下)的結構設計發展與現狀。對於 PRSLD 框架中的各組成部分給與簡述並舉出實例說明其應用的可行性。圍繞著 PRSLD 框架對於材料設計,結構設計,施工質量管理和使用過程中的監控和維護(即已有結構的評估和在設計)的發展現狀與應進一步的研究發展提出了看法🧑🏿⚕️。對於科研、教學和工業界都具有指導作用🪇🥗。
系列講座之一 基於性能和可靠度理論的使用壽命(再)設計 PRSLD 框架 – 基本概念原理
系列講座之二 性能,使用壽命與失效
系列講座之三 性能🪳,使用壽命與設計 (一)綜述
系列講座之四 性能,使用壽命與設計 (二)結構劣化
系列講座之五 性能,使用壽命與設計 (三)結構劣化模型
系列講座之六 性能🖕🏽,使用壽命與施工
系列講座之七 性能💆🏽♂️,使用壽命與結構的使用
系列講座之八 性能💜,使用壽命與無損檢測技術
時間:
12月18日( 星期一)18👨🏿🏭:30—21🏂:30 系列講座之一、二
12月19日( 星期二)13:30—16🧜:30 系列講座之三、四
12月20日( 星期三)13:30—16🚽🏋️:30 系列講座之五、六
12月21日( 星期四)13:30—16🔜:30 系列講座之七、八
地點:四平路校區土木大樓 305室
(土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