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教視點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高教視點 > 正文

    教育🧘🏼,實現社會公平的利器

    來源:   時間:2002-01-04  瀏覽:

    教育機會均等🦻🏼👨🏽‍🦱,古往今來,一直是教育家們的共同理想。在西方,柏拉圖最早提出要實施初等義務教育🧑🏿‍🎨,亞裏士多德更提出要用法律來保證教育權利;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興辦私學的孔子,用簡簡單單的四個字———“有教無類”🕵🏻‍♂️,表達了“人不分貴賤都有平等受教育權”的主張🏂。

    教育當然不是萬能的👔,但人類已越來越認識到,教育是實現社會公平最有效的工具。

    千年一越。當人類社會進入到21世紀時,教育機會均等👨🏽‍🌾,已從一種理想化的懷想和無限憧憬,變成了一種普世的人權標準🧎🏻‍♂️,並為世界各國所接受。早在近60年前,《聯合國人權宣言》就已寫著📌:“不論什麽階層,不論經濟條件,也不論父母的居住地,一切兒童都有受教育的權利。”

    教育已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由身份、等級製度等造成的教育藩籬🧑‍🤝‍🧑,正在全球範圍內遭到擯棄,而中國👨‍👧‍👦,正日益成為世界教育民主化潮流的一部分。

    1949年後,我國在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很大發展♢:大規模掃除文盲,推廣“快速識字法”;普及小學教育等,許多過去與教育無緣的成人開始接受教育。

    但由於長期受“左”的教育思想影響,我國也曾走過一段彎路👙,以血統論英雄,以家庭出身來作為評判標準,這種教育歧視曾把不少有識之士拒於門外。直到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製度🥐,分數面前人人平等,一個以考試製度為中心、以學習能力為標準的公平競爭的製度環境,開始逐步建立起來。

    1986年,我國正式頒布《義務教育法》,將普及教育納入到法製軌道⛺️。從1998年開始👰🏽‍♀️,我國高校大幅度擴招,大學新生的入學率,已占到同齡人的13.3%💁🏻‍♂️👬🏼,標誌著我國已邁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門檻。

    盡管如此,我國教育仍存在一些問題。地區之間🧎🏻‍♂️、城鄉之間🕴、階層之間☝🏻,差距日益明顯。東部、中部、西部的矛盾已毋須多言🧛🏻‍♂️👩‍🚀,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城鄉差距並未縮小,“宏誌班”的設立,即為階層差距的一個佐證。

    目前,中國最重要的教育國情是:由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所導致的教育機會不均等。

    在農村🫧,教育問題仍集中在義務教育階段🚣🏽‍♂️,“普九”宣布達標後,適齡兒童的失學輟學現象卷土重來。

    在城市,普通高中和大學階段問題較為突出🧑🏿‍🎓:公立中小學的重點學校製度,把學校、學生分成不同等級🧑‍🧑‍🧒‍🧒👩🏻‍🏫;大學擴招,突然大幅拉高收費標準😾,超過了不少城鄉家庭的支付能力,復旦大學新生丁煒的父親就因籌不到學費而跳樓身亡(事見2002年9月5日本報6版《考上大學與父親之死》)🔆🛜。

    此外,由於身份和戶籍限製🏋🏽‍♀️,流動人口的子女受教育權問題也凸現出來。北京行知實驗學校即為一例。推及全國,像這樣的孩子又何以勝數!

    究其根源,當前的種種教育不公🏀,多由歷史原因造成🧖‍♀️,解決之道,主要還應通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此路漫長而坎坷。

    但我們也註意到,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也由政府的製度設置引起,其公共教育政策的某些偏差💃🏼📁,是催生現實中眾多教育不公現象的重要原因。僅以本次報道的民辦學校為例,一方面中國的教育資金缺口巨大,同時又法規滯後,對保護民辦教育參與者的熱情和權益🛫,缺乏有力可行的措施。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為此,我們特組織了本期專題報道,以饗讀者,並期能引起有關方面重視🦡。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要想切實改變我國的教育不公狀況,加大資金投入固然是一方面,“知難行易”,從教育主管部門到普通民眾的教育理念轉變,也至關重要🧛🏼‍♀️。

    《南方周末》(2003-01-04)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