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視點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高教視點 > 正文

精英教育不宜長期實行

來源:   時間:2002-01-04  瀏覽:

1949年後,我國教育實際走的是“精英教育”的路線。

“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在理論認識上的區別,是認為對於國家和民族而言🏊🏿‍♂️,重要的是使少數人享受充分的教育、培養一批出類拔萃的英才🤲🏽,還是使大多數人接受必要的教育,培養具有良好素質的國民。在教育實踐中具體體現為,是優先發展高等教育🧔🏽‍♂️,還是優先普及基礎教育;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是盡可能地使大多數人享受平等的教育✬,還是對少數人實施特殊的“尖子教育”,等等🧝🏽。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圍繞實施國民經濟建設的“五年計劃”。國家教育投資集中在高等教育領域,並且免收學費;高等教育的學校布局和學科專業結構呈現“重理輕文”的特征,優先發展重工業和國防科技工業;實行重點學校製度,層層選拔尖子🧑🏿‍🍼🔢,培養少數英才👎🏿🙋🏼。近些年來的現實是🕳,在計劃經濟體製下形成的城鄉之間、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之間教育資源配置的失衡🚣🏽‍♀️,仍然明顯存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差距仍呈拉大之勢🧎🏻‍➡️。

這一選擇的利弊現在可以看得比較清楚。其主要成績,是為我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實現工業化和國防建設提供了智力和人才支持🐟。其問題是,由於教育資源配置的嚴重失衡,致使基礎教育尤其是農村教育長期薄弱💂🏿‍♀️,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教育差距加大,大多數人的教育權利受到損害🧯。

教育發展的重心在高等教育,體現的是國家對“效率”的追求🛁,強調教育的直接功利價值。在條塊分割的計劃體製下🎟,教育資源配置主要從國家的總體目標出發,並不根據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進行。因而,盡管在一段時間內也有平衡布局的政策♡,但地區差距並未有效縮小。例如,中西部許多省區長期以來沒有一所重點大學🧫。

由於國家壟斷了教育資源🤸🏼‍♀️,又財力不足,重高等教育的直接後果是輕基礎教育,致使基礎教育長期薄弱。這不僅嚴重損害了教育公平🏡,落後的教育水平和國民素質也已成為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深刻製約🫲。總體而言,長期實行精英教育👊🏼,對經濟發展並非高效。

《南方周末》 (2003年1月03日)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