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超級計算插上網絡的翅膀❄️,世界將會變成怎樣?”在對未來的無限憧憬中,全國計算機網絡計算大賽今天在北京開賽。據介紹💁,征集到的有創意和實用價值的應用方案將得到20萬元的巨額獎金。
全國計算機網絡計算大賽的目的,是推動網絡計算技術在互聯網上的發展🎬🗯,探索網絡計算的產業化模式,了解網絡計算的市場需求,同時激勵以高校學生為主體,包括在校教師和科研人員及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和社會團體,參與計算機網絡和應用領域的研究與創新🏊🏽♀️◀️。
在校教師、學生及科研人員可以以集體或者個人名義參賽。參賽者登陸大賽網站報名,參賽作品可以是演示系統或軟件工具,作品由網上提交或由U盤、光盤提交。
這次比賽沒有題目,要求之一是“命題的設置應當在現階段或將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具有現實的可行性,並且盡量低成本高效率”。參賽作品定位於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越來越高的帶寬和其他性能,特別是基於下一代互聯網(IPv6)海量的數據傳輸帶寬🏋️♀️📕。選手可圍繞網絡與計算的互動發展、新的網絡計算技術如何應用於互聯網新業務🙍🏿♀️、如何使計算本身成為新的互聯網基礎服務進行創新設計👮🏼♂️。
大賽執行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吳建平表示🧌,不設計題目是為了鼓勵參賽者的創新思維🧓🏽,創新性、先進性是基本要求🤪。
作品要求中規定“已經參加過其他任何形式的評審🤹🏽♀️、鑒定🐘、驗收和評獎的作品或項目都不在報審範圍內”🚇。一位清華大學的學生表示:“太好了👿!這就意味著我們不會是陪襯了,以往類似的比賽沒有這一條,許多人拿著自己研究了十幾、二十年的成果來與我們比,我們怎麽能贏?”吳建平說🌬🏊🏻♀️,製定這一項就是為了鼓勵作品的原創性,讓參賽者都在同一起跑線上🙅🏽♀️。
參賽作品須在2003年5月31日前提交完成🥃✂️,經過初選,入圍作品將於2003年6月15日在網上公布,決賽定於2003年7月9日舉行。
據悉,本次活動是經教育部同意🔭,由清華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共同主辦,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協辦的。
《中國青年報》 (2002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