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籌劃新時期教師教育改革發展大計☃️,大幅度提高我國教師水平🧑🏻🦼🫳🏼,以適應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和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教育部師範教育司日前在京召開“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研討會”,6所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部分省屬師範大學和北大、復旦、人大等綜合大學校領導和教育學院、高教所負責人及有關專家與會。教育部副部長袁貴仁出席會議並講話👰♂️♻。
袁貴仁在講話中指出,當前我國教師教育發展到一個關鍵時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觀背景下,教師教育的改革發展,直接關系到千百萬教師的成長🦸🏼,關系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關系到一代新人思想道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從而關系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實現🧔🏼。教師教育的改革發展首先要有先進的理念。要自覺地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有廣闊的國際視野並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要把教師教育的改革發展放在整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發展、放在構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終身教育體系的大系統中考慮👩🏼🚒,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出思想、出思路👷🏽、出措施,註重理論創新🍊;要處理好一般與特殊的關系,既要提出具有全國性的發展理念,又要分區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切實可行。其次👩🏼🦰,思路要明確🛖。他說,中國教師教育100多年來🧘,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有過曲折𓀑。要很好地總結教育發展規律、教師教育發展規律🪺,不斷總結我國教師教育的基本經驗➿,研究國際教師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提出科學的、體現教育發展規律🧓🏼☑️、時代精神和中國特色的改革思路。第三👨🍳,措施要得力🐹。要根據十六大報告的精神🫅🏼,以改革促發展,註重製度創新🙃,要有切實可行的辦法、途徑、渠道和載體,確保教師教育優先發展落到實處,保持教師教育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教育提供堅實的高質量、專業化的師資保證。
與會師範大學校長👭🏼、院長和有關專家就新時期教師教育的發展方向、師範院校的歷史使命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教師教育結構布局調整、國家教師教育基地的建設等問題展開了充分研討🈳,並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中國教育報》2003年3月8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