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高校學生信息咨詢就業指導中心首次公布了2002年教育部直屬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北京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高校本專科就業率達95%—100%🛜,中國人民大學👨🔬、北方交通大學等高校本專科就業率達90%—95%🦘,清華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高校本專科就業率達85%—90%,北京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本專科就業率達80%—85%,北京林業大學🦹🏻🪧、中央戲劇學院等本專科就業率達70%—80%,本專科畢業生就業率在70%以下的有中央美術學院🎊。
據介紹🎅🏿,本次公布的教育部直屬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在統計時,力爭在較大程度上反映出實際的就業情況📇。為此𓀃,已將畢業生到非公單位就業🌅、自主創業等項列入就業統計口徑。同時📏,對考取研究生和出國、出境學習及工作的畢業生計入就業總量🧑🏻🎄。
作為高校的“敏感話題”,提及畢業生的就業率,過去總有一些高校諱莫如深⇢。他們之所以將就業率當作“秘密”保守🫄🏼,無外乎是擔心它會影響招生,對於一些辦學條件亟待改善、畢業生出路面臨窘境的高校而言,死守“秘密”就顯得尤為重要✌🏿。
現在⚰️,將就業率公布於眾,積極意義顯而易見📖。首先,此舉有利於高校轉變重“進口”輕“出口”的風氣⤵️。有的高校雖說錄取分數線高高在上👨👩👦,但畢業生就業渠道並不理想💳,究其原因🚛,在於一些高校只側重人才的培養,而忽視了人才的輸出,由此造成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相脫節🧑🏻🏫。伴隨就業率的公開⛹🏽♂️、透明,將給一些學校增加緊迫感,使其不再對畢業生的出路“等閑視之”,而是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為畢業生就業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高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
其次,公開就業率可以進一步規範辦學秩序,有利於高校與高校之間形成良性競爭😞。每逢招生季節☕️,為爭奪生源🏌🏻♂️,各高校施展渾身解數🪁、你爭我搶的情形並不鮮見🦮,民辦高校之間的交鋒尤其激烈。有的高校為吸引生源📭👩🏿🍳,大打畢業生就業率廣告牌。以此作為競爭生源的手段並非不可🕺🏻🚘,問題是高校自己宣傳的就業率數字大都未經權威部門的檢測,是真是假難以確定。此次,由全國高校學生信息咨詢就業指導中心公布的就業率🤵♀️,體現了一定的權威性和準確性,可以有效遏製虛假就業率的出籠,也為考生擇校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參數。
值得一提的是,就業率雖在一定程度上與高校的辦學質量及聲譽緊密結合🚻,但也不能輕易以就業率高低評判高校的得失🪜。正如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所指出的,畢業生就業率並不是反映高校辦學和管理水平的惟一指標⛓,也不是反映就業狀況和就業質量的惟一指標,不同地域、不同科類👨💼🏄🏿♀️、不同類型學校之間不宜簡單比較。我們在希望高校審時度勢提高辦學質量的同時,也期待高校就業率能步入持續提升的健康軌道🙀。
《中國青年報》 (2003年4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