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視點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高教視點 > 正文

考研歧視當真存在?

來源🐬🤸🏽:   時間:2003-05-04  瀏覽:

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就業的壓力,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上了考研之路,考研隊伍正在逐年擴大✨。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考研人數再創新高,近80萬人中錄取了22萬人,錄取人數比去年增加了33%🧑🏻‍🎄。面對日漸升溫的考研熱,很多人發現,報考本校的錄取情況普遍比報考外校的情況好,不少考生埋怨考研“內幕”太多🛻,考研存在歧視問題🤟🏽。近日😜,記者對此問題進行了調查。

說法👂🏻:近親繁殖加劇

南開大學物理學院光學專業🥄:12個人報考本校🤵🏻‍♂️,考上9個🫃🏿,考取比例為75%;3個報考外校🔰,考上一個,考取比例為33%。

天津理工學院外語專業🧘🏻‍♀️:5個報考本校🥍,考上1個,考取比例為20%;4個報考外校🫴🏻,沒有人考上✳️。

武漢大學新聞專業:23個報考本校,3個沒考上👨🏻‍🦱,考取比例為87%;16個報考外校👩‍🏫,考上3個,考取比例不到20%:

“你為什麽不報考武漢本地的學校?考人大你有熟人嗎👩🏽‍🚒?沒有熟人不找導師註定考不上!”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一位報考人民大學研究生的落榜生向該校經濟學院的一位老師說起自己的考研失敗經歷時,沒想到這位老師發出了這樣的疑問🧏‍♀️,“考研必須先找導師,導師都傾向於要本校或本地的學生,這是‘考研界’公開的秘密🤹🏽‍♀️!”

考生:不全是“歧視”

武漢大學新聞專業的一同學介紹說📣,他們班今年報考外地學校的同學都是平時在班上成績很好的同學,備考也非常認真。但16個人中只有3個人考上了🧑🏼‍🎄,落榜的原因大多是由於專業課的分數太低🥶,從而影響了總成績,而在同等情況下這些學校給他們本校學生的專業課分數卻很高🤜🏽。眾所周知♑️,考研閱卷是開卷的,閱卷過程中難免會帶一些主觀因素🩰,加上今年開始實行差額錄取,導師就有了更大的自主權。

不少人反映,這種情況在很多院校都是客觀存在的📧,在考試之前有很多院校的老師甚至告訴他們本校的同學🍹,不會在專業課上為難他們,公共課過線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但這種現象也並不是絕對的,一位以338分的高分順利考上北京師範大學的心理學專業的同學,對考研存在歧視一說予以反駁:“我覺得考研的結果如何,還是要看自己準備的時間和花費的精力⛹🏽‍♀️,社會永遠是公平的,付出了就會有回報📯!”

無可否認,跨校報考的確存在很多困難🪟🙍‍♀️,例如,要重新買專業書🌀、找專業筆記都是非常麻煩的事情🩲🤛🏼。此外,由於自己所學的專業與報考的專業完全不同⏸,即使考的是同一個專業,也必須比他們本校的考生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專業課上,而公共課復習就會隨之受到影響。但只要自己努力付出🔗♕,工夫不會負有心人😮。這位心理學專業考生說,他們班上也有不少同學就是因為自己復習不夠認真🤹🏽‍♂️,準備不夠充分才導致考研失敗的,“那些報考本校的落榜生幾乎都是這種情況,”他認為🧔🏼‍♀️。

導師🤛🏽:能力選拔是關鍵

很多被采訪的導師並不否認考研歧視現象的存在,但他們認為這不是普遍現象,更不是必然現象。

南開大文學院傳播學系系主任趙航教授說,能力才是考察學生的唯一標準。趙教授介紹🧑🏼‍🦱,從初試到復試,考題都註重考生能力的考察,擇優錄取。研究生和本科生不同,研究生更需要有創新能力🤸🏼、開發能力、研究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僅僅能把基本參考書背熟並不能說明個人的能力問題➔。現在大部分高校的招生都很註重學生的能力選拔問題🧛🏽‍♂️,導師出題力求活而新👛,盡量避免死記硬背就能考高分的現象出現。

趙教授說:“今年我們的試題就出得很活🏌🏿🤵🏼‍♀️,從書上很難找到現成的答案,從考生的答案中就看出他們知識的掌握程度。”

往年對研究生的選拔只有初試一道關卡,復試只是一種形式,只要通過了初試,讀研就應該沒什麽太大的問題,所以試題再新再活🫄🏿,也只能用分數作為選拔人才的唯一標準🕺🏼。今年則不同,大部分院校開始實行1.2:1的差額錄取,這就意味著通過初試後在復試中還有一部分人由於各方面的能力問題而被淘汰出局。

這種做法很受眾多院校導師的青睞🤷‍♂️。天津大學材料學院分管研究生的曲院長介紹說👨,復試很有必要,往年研究生招生雖然也要經過復試🏉,但復試不計入總成績,所以不會影響考生的錄取情況⛺️,今年由於實行的是差額錄取,復試成績必須計入總成績,初試復試成績綜合起來後才能決定考生的錄取問題。不排除一些考生由於備考的時間比較長而考試成績特別好但實際操作能力不佳的情況存在🪧,復試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絕這種情況發生。

此外⚾️,這些導師都強調,無論是初試還是復試,目的都是為選拔真正有能力的人,在出考試題目時,會考慮所有考生的情況→,力求公正客觀地選拔人才。例如,今年大部分院校研究生復試都會分為筆試👩🏼‍✈️、面試和英語口語三個部分。據了解,天津大學材料學院的復試中🧑🏽‍🦲,筆試主要是客觀題目,側重考察考生的基礎知識和實際能力👨‍🦽,包括實驗和實踐的能力🏆;面試時采用題庫方式⚫️,讓考生隨機抽題做答,考察考生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其英語面試比較嚴格💁🏼‍♂️,分為現場翻譯、現場閱讀和英語問答三個部分🦿,這些考試對考生的能力要求都很高,如果考生平時積累不夠是很難蒙混過關的。

專家🧑🏿‍🎤:跨校考研難有因

“考研關鍵在於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對考研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應該把心思放在懷疑考研是否存在歧視這樣的瑣碎問題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嚴漢平老師在談到跨校跨地區考研難的問題時分析說,其實跨校跨地區考研難是有因可咎的。從考生的角度講,考生所選擇的地點、學校和專業一般都是比較熱門的,它直接加大了考生考研的難度。一般院校的錄取比例一般是1:4👎🏽,而那些熱門的學校和專業的錄取比例一般都比較低,有的甚至低於10%🏇🏼。其次💈,從導師的角度上說🧙🏽‍♀️,導師個人好惡和本人所從事專業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到他們對研究生的選拔,由於他們對本校的學生情況比較熟悉⛽️👱🏻,本校學生經過四年的系統學習對這些老師的觀點、習慣都比較了解,所以導師們更傾向於錄取本校的考生,從另一個角度上說,它會影響到了外校外地考生的錄取情況💆🏿。

同時✋🏼🏞,他建議考生在備考過程中應註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知己知彼,考生應該對自己的實力和興趣特長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同時對自己所選擇的院校和導師的學術地位🕗♙、歷年的報考情況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院校和專業🪭,切莫盲目行事;第二,跨校跨專業報考的考生應註意專業課的復習🧑🏿‍🔧,要註意所報專業領域最前沿的理論動態或動向,立足於書本知識🦩,但不能局限於這些知識;第三💂🏿‍♂️,也是所有考生都必須註意的就是加強外語的學習,考生應該在最後一到兩學年中把自己的英語基礎打牢👭。做好這些工作,不管報考哪所學習哪個專業🤾🏽‍♀️,都不會有太大問題。(新華社供本報專稿)

《文匯報》 2003年5月03日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