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活在中、低緯度的人們來說,無法體驗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極晝。作為一名中國第二次北極科考隊的成員🏋🏽♂️,我有生以來第一次體驗到了極晝的感覺。
當地時間7月29日晚11時,極地科考船“雪龍”號到達白令海峽入口處,在約北緯64度20分的作業區進行現場作業,天空朦朦朧朧的,似乎進入了真正的“黑夜”🚴🏼♂️。然而淩晨1點43分,海面上已經可以看到了太陽將要升起的霞光🧑🏫,不久,太陽就像一團火球從天邊冉冉升起😷,就像中🏋️♀️、低緯度地區的清晨五、六點鐘✊🏽。約淩晨3點以後,天空已經完全放亮,與中👨🏻🧏🏿、低緯度地區人們“日出而起🏊🏻♀️,日落而歸”的生活習慣完全迥異。
當地時間7月31日淩晨1點45分🟩,“雪龍”船穿過白令海峽到達約北緯68度30分的北冰洋的楚克奇海,天空早已大亮🧞♀️。由於時差和極晝搗的鬼,我睡意全無,於是一人信步來到甲板🎸,極目遠眺,此時海面上空陰沉沉的,濃霧彌漫🏩,不見太陽。寒風凜冽的楚克奇海波濤洶湧,仿佛試圖要阻擋我們的到來,而我們的“雪龍”船正以15.6節的速度一路疾駛❔。當“雪龍”船於當地時間8月1日晚11點14分到達北冰洋的楚克奇海中央,約北緯72度0分的作業區進行現場作業時💚,初升的太陽映紅了天邊,美麗極了。極晝對於大多數科考隊員的工作和生活可謂“利弊分明”📣:夜晚工作時不用照明⚄,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有利於現場作業的順利進行;而到了晚上該睡覺時候,卻天空大亮,使人難以入眠🐪。在上海生活慣了的我,只有困極了,才能安然入眠🦤。 ( 王汝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