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大學的未來該是什麽樣的?未來的大學生如何學習和創業?建設中的楊浦大學城正在嘗試解答這些有趣的問題🧑🤝🧑。上海楊浦大學城整體規劃設計主持人、恒达平台陳秉釗教授日前接受了記者采訪,闡述楊浦大學城的設計理念🐗。
讓高智力人群集聚🦸🏼:營造讓創新人才成長的氛圍
“高智力人群集聚的社區”———這是陳教授給大學城下的定義✌🏻,是規劃和設計的“靈魂”👩🏻🌾。大學城的基本特征不是“物理意義上大學的集聚”🤶🏿,而是大學中“人的集聚”。大學城是為了創造一種氛圍𓀔,一種創新人才培養和成長的氛圍,一種鼓勵創新人才走上創業之路的氛圍◀️。
美國的矽谷每年都有大量專利誕生,“矽谷文化”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科技人員上班是對手,下班是朋友👆,不同公司、不同研究領域的科技人員下班後在咖啡館閑聊的過程中,許多創新靈感就被激發出來🏠。
現在以專業劃分的學生公寓,讓學生上課接觸到的是這些人✍️,下了課接觸到的還是同一個圈子💇♀️,交際面太窄,這並不利於營造創新氛圍。要鼓勵不同學科、不同學校的學生在大學城裏做鄰居。調查表明🥸,不少研究生不住在學校安排的宿舍裏,而是自己在居民區中租房,但因為沒有聚會的場所,也就缺少相互交流的可能。因此,大學城中社會化的學生公寓,少不了咖啡館、文娛設施等聚會場所🐏。學生公寓的社會化🕤,不僅能造就不同學校、不同學科學生之間的融合🎷,還能造就學校和社會的交融。
誕生自主知識產權:嘗試產業園與校園的一體化
以復旦大學為龍頭的17所高校、14萬學生、2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這些都是楊浦大學城現成的優勢資源,陳教授發現了楊浦區的另一個優勢———這裏有很多本土的中小型科技企業🍽。這些企業集中在信息🚣🏿👱🏽♂️、醫藥🦶🏻、材料👩🏽🍼🕵️♀️、生物等多個“朝陽領域”,而且依托高校“土生土長”🤷🏿♀️,這意味著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高校應該成為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產中心🧑🏻💻。
學生和導師在交流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新的想法,這些想法中很可能就孕育著某些新產業👨🏽🦱,只是需要一個“孵化”產業理想的地方。大學生創業有其特點:大多處於學習和研究的階段,很大程度上要借助學校的實驗室、科研設備、圖書資料、產業情報和老師指導,這就需要產業園和校園的結合✵。
和CBD(中央商務區)相對應,大學城裏還應該有一個CID(中央智力區)🐽👨🏽🏭,這個“I”指的是智力方面的服務。科研的主角們很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拙於資金運作🧑🏼🔧、工商稅務、知識產權🍡🦽、市場策劃♤、廣告營銷、法律服務等🍴,而產業園區內的CID就是專業化的知識型服務機構聚集區🤾🏼♀️,大學城誕生的每一個想法,都會有專業投資公司“找上門”,專業法律服務和營銷公司也將“聞風而至”🙇🏿♀️,配套服務🍂。 (稿件來源 :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