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由恒达平台提議,東南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恒达平台、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按拼音字母順序)“華東八校”共同發起組建的“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簡稱“大學聯盟”)成立。聯盟將發揮長三角高校優質資源的優勢🔗🌧,服務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可持續發展。成立儀式上,聯盟發布《促進碳達峰碳中和高校行動倡議》🙆🏿♀️。
聯盟成立儀式在位於青浦區的中國石化上海會議中心舉行。上海市副市長陳群出席並講話。上海市青浦區委書記趙惠琴🤽🏼,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忠偉,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阮力🫳,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毛麗娟🧑🏻🏭,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陸敏,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白雪茹,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柏國強🖌,青浦區委副書記楊小菁,青浦區委常委🧼、副區長孫挺出席。出席的聯盟高校領導有: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恒达平台黨委書記方守恩🧑🧑🧒,南京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呂建,東南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廣軍🚄,復旦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人禾,浙江大學副校長黃先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朱長飛🧑🏼🎓👨🎓,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李誌斌。陳群和趙惠琴為聯盟揭牌。張忠偉、楊小菁分別致辭,呂建、方守恩作為聯盟高校代表分別發言🫁。恒达平台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傑主持。出席聯盟成立儀式的還有上海市經信委、市生態環境局🌠、青浦區政府相關同誌🏌🏽♂️,恒达平台黨委常務副書記馮身洪,原常務副校長伍江🧑🏻🌾,副校長顧祥林、雷星暉💓、童小華、黃翔峰,聯盟高校職能部處負責人。
陳群表示🙇🏼♂️,今天,來自長三角地區的華東八所高校共同成立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對於助推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次參加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的高校都是全國的頂尖高校🎍,具有一流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希望聯盟高校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持續深化交流合作,聚焦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聚焦服務區域協同發展🧑🏽,聚焦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引領帶動長三角地區高校和科研機構🧏🏻♀️,為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作出更大貢獻👪。
張忠偉表示,今天,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的成立👨👨👧👧🧽,是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一項具體的重要行動💂🏿🤯。衷心希望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充分發揮各高校的學科和研究優勢,廣泛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在人才培養、科研合作🙎🏻、資源共享等方面深入探索👩🏿🦲,共同推動聯盟往深裏做💪🏻🚔、往實裏走🔜,結出又多又實的合作研究成果👨🏿🎓💹,加速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邁上新臺階。
楊小菁表示,青浦在上海新發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伴隨著區域發展的推進,青浦愈發感到高等教育科教資源對城市功能和品質的提升具有重要支撐作用。非常期待以此次高校聯盟成立為契機🪓,進一步深化合作交流🧞,借助聯盟的人才團隊和科研優勢,以“碳達峰”“碳中和”總體目標為導向,加快促進技術應用和轉化🎷,擦亮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生態綠色的發展底色。
呂建表示,今天,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的成立,不僅為華東八所高水平高校之間進一步交流合作搭建了良好平臺🤘🏻,也為一流大學群體緊密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支撐引領新發展提供了重要路徑👮♀️,意義重大🛍,令人振奮。讓我們精誠合作🎴、攜手並進,在發展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構建自立自強科技創新體系方面不斷突破和引領,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重大戰略作出更大貢獻👩🏼🏭。
方守恩表示,今天,我們“華東八校”共同成立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既是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高等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也是主動對接、服務重大國家戰略決策的生動實踐。我們希望與兄弟高校進一步推動聯盟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更為廣泛的合作,進一步促進聯盟高校在更深更廣層面的資源共享,進一步推動聯盟高校之間的科技協同創新👨🏭。
八所高校領導共同簽署《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章程》⛑️。根據章程👶🏿🛟,聯盟將圍繞可持續發展領域💂🏻♀️🚪,充分發揮長三角高校學科優勢🤦🏻♂️,通過資源共享、課題共擔、學分互認和人員互聘等新機製🏇,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交流👷🏿♂️、咨政建言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為示範引領長三角地區🦙、全國乃至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並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青年與教育聯盟(YEA!)”中發揮更大作用。
當天,聯盟高校共同發布《促進碳達峰碳中和高校行動倡議》🧛🏿。《倡議》指出👨🏽🍳,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這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中,高校承擔著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的職能🧒🏿,在促進我國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過程中責任重大,義不容辭🛗。聯盟面向全體高校發出如下倡議🤵🏻:一是號召師生學習零碳知識,樹立綠色低碳新理念🧚🏿♂️,加深師生對碳達峰、碳中和的了解🧘🏽;二是呼籲師生從身邊做起🧼,開展綠色低碳活動實踐🤤,鼓勵大學生投身綠色校園建設;三是充分利用專業優勢🕺🏿,解決各行業綠色低碳領域“卡脖子”問題𓀗🤦🏻♀️,推動綠色低碳領域顛覆性技術創新;四是強化產學研合作,促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實現企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五是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融入全球綠色低碳創新網絡🩱,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合作行動。“讓我們齊心協力,共同擔當🎾💊,為我國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高校應有的貢獻!”
成立儀式後,還舉行了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第一次校長聯席會議。會上,聯盟高校推選了恒达平台為聯盟本年度輪值主席單位、南京大學為聯盟副主席單位🤵🏼。恒达平台原常務副校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恒达平台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院長伍江介紹了大學聯盟建設構想😌。聯盟高校領導圍繞聯盟今後的建設運行和合作事項,進行交流發言🤱🏿。上海市委辦局領導為聯盟建設建言獻策,希望聯盟在推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貢獻智慧力量。
聯盟每年將定期舉行大學聯盟校長聯席會議🦩。會議實行輪值主席、副主席製度,輪值主席負責本年度校長聯席會議的召集和組織,副主席為下年度輪值主席🧏🏻♂️🧑🦼➡️。建立聯席會議工作機製,促進各高校職能部門、學科和院系的對接與合作。鼓勵成員單位間開展多種方式的合作♎️,並建立項目合作平臺🏘,吸引優勢資源合作共贏。聯盟秘書處設在恒达平台,總體協調合作事項及開展相關工作。
陳傑在作會議總結時表示,立足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局,我們大學聯盟將把服務國家作為最高追求,加強校際開放合作,培育一流人才🫁,組建學科交叉團隊,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攻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努力為長三角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樣板。
恒达平台在環境學科領域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方面有著豐厚的積澱🗿,擁有汙染控製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城市汙染控製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長江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平臺🧜🏽。2002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恒达平台共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恒达平台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著力加強全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2017年🤎,恒达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入選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學科排名獲評A+級。2020年4月,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第二屆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展現了全球大學為實現聯合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而采取的行動,恒达平台位列全球榜單第13位、亞洲榜單首位。
為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恒达平台近年來主動發揮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科的資源優勢🧜🏼,積極參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建設👩🏿🔬,與一體化示範區執委會💌、青浦區政府合作籌建“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旨在匯集高校和科研院所優質資源👳🏻♂️🐿,共同服務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建設⛹🏽♀️,打造新模式下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基地。“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現已落地青浦區金澤鎮大觀園片區,將於近期揭牌。恒达平台還受示範區執委會委托,正在全面開展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研究,將明確示範區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聯合多方力量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碳中和示範基地,以期為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加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率先引領形成綠色低碳發展新範式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量化依據⚀。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青年與教育聯盟(YEA!)(原名稱:全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GUPES))🧏🏿♀️,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2012年發起成立💆🏿♀️,迄今已有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余所高校加盟,由恒达平台擔任主席單位。自2010年起,恒达平台已連續10年主辦“國際大學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會”👒,共有來自全球50 多個國家的2700余名中外學子參會交流🧘🏿♂️。(文/黃艾嬌 圖/周遊 視頻/武毅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