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品先院士的科普著作《深海淺說》一書入選2020年度“中國好書”
該書填補了我國深海科普的空白
來源👂🛬: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
時間𓀕:2021-04-24 瀏覽𓀈: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當晚,在中宣部指導下,由中國圖書評論學會組織專家評選的2020年度“中國好書”👼🏼,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承製的2020年度“中國好書”盛典上揭曉,共有33種圖書入選。我校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汪品先院士的科普著作《深海淺說》名列榜單。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3/F9/7B/65BC6E2812114FC941A34030447_0A24012E_165B5.jpg)
《深海淺說》一書於2020年10月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出版後贏得了各方一致好評🙍🏼。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院長周力平認為:“《深海淺說》以深海研究的歷史為引子👨🏻🦼➡️🚕,用生動易懂的語言由淺入深地介紹深海研究的一系列重要發現💂🏿♂️:深部生物圈🛀🏼、熱液與冷泉、大洋鉆探✨、海底地震與火山、深海礦物與生物資源……每個知識點的背後,均有眾多的案例和小故事進行支撐,讓沒有相關背景知識的人也能輕松理解,堪稱真正的深海淺說。這本書將各個學科融會貫通,在使一般讀者受益的同時,讓海洋領域研究人員也能通過閱讀本書而對深海獲得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評價:“《深海淺說》名曰‘淺說’,實則深入淺出🙆🏼♂️,高屋建瓴🦐,一覽深海科學全貌,堪稱一部全面且精準的海洋科普力作。”
汪品先院士表示👩🏼🔧,深海🦹🏽,是新世紀談論的新題目🧑🏼⚕️。從20 世紀晚期起😮💨,人類開始進入海洋內部👇🏽,對於深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認識🤾🏿,這些認識正在成為科技發展和國家決策的重要依據。深海是科普的絕佳材料🎅🏽,不但地球上最大的山脈、最深的溝谷都在深海,連最大的滑坡、最強的火山爆發💁🏿♂️,也都發生在海底🦆。深海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及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圈資源,深海又是地球系統中關鍵而人類對其尚缺乏了解的部分。他也曾多次強調,我國對海洋的認識與探索,如今迫在眉睫🙋🏼♂️。作為農耕國家,我國傳統文化裏海洋因素不強,基礎本就較為薄弱🥢,而世界海洋尤其是深海🩲,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對海洋科普提出了新的要求。《深海淺說》一書正可謂填補了中國深海科普的空缺☢️,由淺入深👳🫛,深入淺出🧖🏼♂️,為讀者生動呈現了海洋世界的全貌。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D/2A/9E/A82D17432D0D118BFABB844244C_FD045084_3A336.png)
“撰寫這本《深海淺說》,就是想提供一份既能獲取深海知識,又能當作消閑讀物看的科普材料。”汪品先院士介紹🐤🤰,該書是在十多年幹部培訓與科普報告的基礎上,收集新資料加工整理而成。《深海淺說》共八章三十一節,配圖150幅🦶🏼,貫穿古今🍊,承接未來。由人類對海洋的深度探測開始,到深海基礎知識,再到深海的開發利用,層層深入,介紹了截至目前深海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例如海洋碳循環🧓🏼、海洋深部生物圈、深海洋中脊與海溝的地質、現代海底金屬成礦等;展示了最新的深海探測技術,例如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參與的海底科學觀測網🎪、水下機器人、大洋鉆探、深潛器研發等🏊🏻♂️;列舉了深海前沿研究中面臨的科學挑戰,如需要怎樣的技術來提高海洋地質災害的測年水平、深部生物圈細菌和古菌的能量利用機製是什麽🏇、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對深海的影響究竟如何等🚣🏼♂️。在學術方面,此書也力求深入淺出👋🏻,爭取既能反映國際科研的最新進展,又能追溯歷史,揭示科學發現的過程。全書廣羅深海萬象🐓,在進行科普的同時,汪品先院士以極高的人文素養和文學功底將知識立體化,用故事的形式讓一個個情景躍然紙上🥷🏻。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E/AD/0C/E6D0B18ED7E8DA282EA0849A70C_4ACD98AA_94680.png)
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崛起的中國一定要過‘海洋關’”,汪品先院士帶著對中國海洋事業未來發展的美好期冀,肩負著科普深海的責任🧙🏼♀️,將《深海淺說》一書呈現在我們面前🍯。相信這樣一本集汪品先院士數十年對深海不懈探索的豐厚成果的科普讀物,會帶領廣大讀者走入深海,領略到深海之綺麗、科學之大美🦹🏻♀️🙋🏻。(李星辰)
相關鏈接:
汪品先院士新著《深海淺說》出版
/info/1003/754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