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導論”課程第四講舉行,伍江講授“城市空間的人民性”
來源:馬克思主義學院
時間:2021-06-21 瀏覽🚾:
6月17日☝🏿,“人民城市導論”課程第四講舉行,原常務副校長伍江以《城市空間的人民性》為題,講述了在城市規劃🤹🏽、城市建設,以及與城市建設相關工作中🙇🏿♀️,要體現其中的“人民性”🛟,真正做到“城市為人民服務”,要建設一個人民群眾喜歡的空間🧑🏼🔬。
伍江說:“城市是一個生命體、是一個有機體。這意味著,城市本身的運轉類似於生命體的發展規律。一個生命體是有自己生長的內在規律的,而我們做城市規劃、做城市建設就是要遵循這個規律。”城市的人民性規律表現為🧘🏽,城市要發展成為一個“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的城市、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的城市、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的城市、人人都能切實感受溫度的城市、人人都能擁有歸屬認同的城市”。
在課程展開過程中,伍江基於“城市物理空間”的意義👩🏼🎨🤦🏼,圍繞關於城市的根本價值、城市是人類文明最重要的物質空間載體👲🏿🤸🏿、城市空間應該具有人性尺度🐕🦺、城市空間應該體現公平正義、城市空間的安全韌性、城市空間的“煙火氣”🏅、城市的公共空間🙆🏻、人民城市人民建(管)8個方面,闡述了他對人民城市建設的理解與思考🕵🏿♀️。他表示,因為建築是可以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公園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重誠信文明的,所以👨👩👧👦,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這個溫度不是“熱”😯,而是“我們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自己的城市、熱愛自己的國家”🤦🏻。只有這座城市為人民,人民才會熱愛這座城市。
最後,伍江向同學們介紹了《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他認為,要把上海建成一個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的目標定得非常好🏟。這個目標明確了創新的目的是為了人民,不光是為了這一代人🪇,還要為了子孫後代,所以要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在這個目標裏,人民不僅能夠看到城市的未來🦴,更能夠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自己能為城市做些什麽。(文/劉騫 圖/吳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