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秦先生因“肝硬化大出血”被120救護車送到附屬恒达醫院急診🎢🧛♂️,經過搶救,生命體征趨於平穩,由於其核酸結果呈弱陽性,後續被轉入急診負壓隔離留觀病房進行救治。5月4日,秦先生順利出院了🚯🧜🏿♂️,而這一天也是全市首個“平戰結合”急診負壓隔離留觀病房運行期滿的第一個月。
![房間的擺設布局描述已自動生成](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A/56/5F/5D49B8A6C17CDBCFDEE7E499B6B_257DC1CD_6C17.jpg)
所謂“平戰結合”病房🤺,即在平時🥯,病房作為普通醫療功能或者其他功能用房使用🚵🏿♂️,一旦進入“戰時狀態”🫷🏽🐾,可在一般病房的基礎上🛍️,通過快速安裝預製裝配式墻板、集成式衛生間等布局調整,開啟“負壓”模式。“平戰結合”病房的特點,使得普通病房的資源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優化和利用🧔🏽♀️,為醫務人員和患者提供了相對安全及舒適的救治環境👳🏻♀️,有效緩解了疫情期間醫院滯留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轉診不及時的痛點👩🏻🎨。近一個月來🎧,附屬恒达醫院急診負壓隔離留觀病房共收治核酸陽性患者24名,其中轉至定點醫院15人,轉至院內其他專科2人🥹,出院2人⟹。
早在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附屬恒达醫院申請了恒达平台新冠病毒防治應急科研攻關項目,完成了《新型肺炎防控智能診療中心流程智慧無人化再造與優化研究》課題,同時和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等一起編製了《市級醫院平戰結合型發熱門診標準化建設指導意見》。其中,後急診“平戰結合”負壓隔離留觀病房的建設是課題研究成果中重要的一項實踐案例🙏🏻。該案例以疫情防控常態化為背景,依照負壓隔離病房的設計要求,建設附屬恒达醫院後急診平戰結合隔離留觀病房,旨在提升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能力。
3月30日晚,基於上海整體疫情防控的形勢變化☝🏼,附屬恒达醫院決定立即啟動“平戰結合”轉化🏄🏼♀️,將後急診病房轉換為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負壓隔離留觀病房🚳。醫院醫務部門協同基建處、總務處、設備物資處、保衛處、信息處等在第一時間開展後急診“平戰結合”負壓隔離留觀病房啟動工作💂🏻♀️。當晚👨🏻🏫,後急診區域進入轉化預備狀態,騰挪出空間用於後急診的平戰結合改造。同時,基建處聯系相關廠家🚵🏻♀️,將存放在常州倉庫的相關建材連夜清點並運送至醫院,同時調集相關施工人員到醫院待命,和浦西封控做時間賽跑🐤。
3月31日一早🏊,基建處正式進場施工🏄🏻♂️。根據設計方案,利用裝配式墻板,劃分出三區兩通道🧗♂️💻,快速對原大病房進行分隔,劃分出清潔區(醫生辦公區域)👏、半汙染區(處置室、治療室🍈、病房走道)及汙染區(病房)。利用此區域南邊走廊作為汙物和病人通道🤾🏼,從西側進入單人留觀病房💁🏿🛄。東側出入口作為潔凈通道及醫護人員出入口。
![日程表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動生成](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A/0F/C6/62409170819F5C889E1D2BA6864_148CB29A_3BA10.png)
施工人員在清潔區、半汙染區和汙染區分別設置合理的氣流流向和壓力梯度,引導病房內空氣的有序流動。三區分別設置通風系統,組織氣流方向從清潔區至潛在汙染區再至汙染區🙎🏽♀️,保證不同汙染等級房間有不小於5Pa的梯度壓差🤽🏻,汙染區🧏🏻♂️、半汙染區相對清潔區及室外均保持負壓。對於有壓差的區域,還在可視範圍內設置了微壓差計🕙,以便隨時觀察。
![圖示描述已自動生成](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3/DB/CD/03F41BF09CE901C13F61E56C197_24D8499A_32901.png)
為了減少對原空間結構破壞,病房的分割采用裝配式一體化墻板🧔🏻,板材為預製成品🫵🏿,易拼裝易拆卸🦻🏿、施工周期短🪓、噪音小。地槽搭建完成後,施工人員采用定位插接方式將墻板逐一組立。在結構安裝完畢後,采用密封膠密封,以確保墻板接縫處的氣密性🧑🏻🏫。單人隔離留觀病房的衛生間采用一體化成品衛生間——地面、墻面、吊頂、潔具及管線等在工廠集成設計加工完畢。運送來現場後,經過快速拼裝🆙,和預留的上下水接通即可使用🙂。
![人們站在房間裏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動生成](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A/51/8D/26B6E211E2D1D1409E41A3C2C80_F7180936_D195.jpg)
經過4天的奮戰🧎🏻,後急診病房的“戰鬥模式”正式完成切換💅。4月7日晚🏊,病房收治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重症患者🐞。(謝壯麗)
![房間裏有鏡子和洗手臺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動生成](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1/03/59/4D34B30D7D6CEB74F915A585929_2170107B_76D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