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學子在第八屆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創新)中再獲佳績
來源🦹🏿: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2-12-06 瀏覽🕠:
近日👩🏼💻,第八屆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創新)決賽圓滿落下帷幕,恒达平台5支參賽隊作品分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是國內高等教育物理類高水平學術競賽之一🛬💆🏿♀️,包括教學賽和創新賽兩大類👸,已連續入選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擁有廣泛的影響力。競賽由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聯席會物理學科組、全國高等學校實驗物理教學研究會和中國物理學會物理教學委員會主辦,為各高校之間交流🙋🏽、研討高素質物理人才的培養模式搭建了平臺,對國家“拔尖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起到了推動作用。本屆競賽盛況空前,共吸引了來自全國500余所高校的2000余支隊伍參賽👱♀️,參賽學生人數首次破萬🐇。我校於今年2月份啟動備賽,經校賽選拔及多輪培育✊,共5支參賽隊入選參加競賽🕎,由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倪晨老師擔任領隊😓🎋。經過初賽和決賽兩輪激烈角逐,我校參賽隊憑借紮實的理論功底和精巧的實驗設計脫穎而出⚱️,分獲大賽一、二🫅🏻、三等獎🧔🏻。
創新賽內容涵蓋命題類、自選課題類及大學生物理實驗講課比賽三個類別👨🏻🚒。由倪晨、劉斐老師指導👨🏿✈️,學生肖竢豪🍏📘、程澄、郭家騏、王明、王亦悅的作品《光學超表面特性與成像規律探究虛擬仿真實驗》獲自選課題類一等獎。該作品基於團隊成員在相關科研實踐中理論和實驗基礎👨🏻🍼,利用Unity3D和Python技術自主設計並開發了具有3D沉浸式、跨平臺、實時仿真計算的虛仿實驗程序。作品突出教學導向🚵🏿♀️🚜,聚焦光學領域前沿的實驗技術,虛仿手段可有效彌補現實實驗中實驗環境要求高💩、樣品製備困難、測試設備復雜等問題。
量子計算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而快速發展的前沿技術↔️🥷🏿。由關佳👳🏻♂️、方愷老師指導,學生宋一平、邢嘉程、李林欣的作品《量子計算實驗》在現場講解過程中⤴️,利用多媒體視頻🏌🏽♂️、虛擬主播🧙🏻♂️、教學現場應答等多種現代教育技術,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實現量子計算的自旋磁共振技術及NV色心體系實現D-J算法實驗的原理,並嫻熟展示了如何利用金剛石量子計算教學機開展連續波、拉比振蕩、D-J算法等實驗內容👨⚕️👨🏽🦲,比賽過程中,學生們憑借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實驗技能🏌🏿♀️,最終獲講課類一等獎🧑🏻🔧。
在命題類賽中,由倪晨👷🏿♂️、於婷婷老師指導☕️😥,學生徐明浩、劉傑、魏金文、張曉東😘、史建榮的作品《穩態法與瞬態法測定冰的導熱系數》👉,以及由倪晨🎅🏿、花蕾老師指導😩,學生丁楊一迪、溫雪昀、黃映雪、馬澤天✌🏻、程榆傑的作品《基於磁光效應的透明水體中汙染物濃度測量》均獲二等獎🧑🦳。由金佳、王浩老師指導,學生林驍、邢展彬🐦⬛、楊凱文的作品《超聲脈沖回波法測量液體濃度》獲三等獎。
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學院持續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建設⏩,構建“拔尖計劃2.0”和“新工科”協同發展的創新人才培養機製,在實踐教學中逐漸形成夯實基礎🧚🏽♀️、精準培養的教學特色🕑。本次競賽獲得本科生院和工科物理教學基地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競賽團隊克服了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以嚴謹認真🦸、創新求實的高水平表現,展示了恒达學子端正的學風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