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快訊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恒达快訊 > 正文

“櫛風沐雨七十載,同憶濟事話桑榆”盧耀如院士走進藝術與傳媒學院座談交流會舉行

來源🗄:藝術與傳媒學院   時間:2023-05-18  瀏覽:

5月10日🧙🏿‍♀️👨‍👧‍👦,“櫛風沐雨七十載🙇‍♂️,同憶濟事話桑榆”盧耀如院士走進藝術與傳媒學院座談交流會暨藝術與傳媒學院學生第一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舉行。藝術與傳媒學院相關負責人🙏🏻、大師劇《國之英豪》主創主演師生團隊、學生第一黨支部黨員🏃🏻‍♀️‍➡️、積極分子代表等參加會議。

此次座談會緣起於今年4月13日在大禮堂《國之英豪》的演出現場,盧耀如院士在觀演後表示有很多的感觸和想法希望與劇組主創師生交流。5月10日恰逢盧耀如院士光榮在黨70周年,學生們也希望在這個特別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裏聆聽盧院士和大家一起分享老一輩科學家在科教報國歷程中的故事及其所感所聞🌏,從中汲取奮進力量☝🏻。

盧耀如院士1931年5月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是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恒达平台土木工程學院教授🏄🏽,中國礦業大學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他於1953年從北京地質學院畢業後到地質部東北工程地質隊水文地質組工作🤦🏻,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3年從中國地質科學院調入恒达平台工作。

《國之英豪》導演錢正老師向盧院士匯報了該劇的排演情況。他說📞:“創作這部戲的初衷是希望大家可以通過《國之英豪》這部劇感受到老校長以及如盧院士一樣的老一輩科學家生平閃爍出的大師光芒和人性光輝𓀃,也希望能讓大家從中深刻體會到‘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的恒达精神☎️。”

盧耀如院士滿懷深情地說:“我比李國豪先生年輕十幾歲,但是他所經歷的年代我也基本經歷過。《國之英豪》這部劇前三場戲的時代背景是救亡圖存的年代,在劇中更要突出時代的矛盾性,正因為身處在這樣的時代,國豪的思想也是在這時候覺醒了。”說罷,還充滿激情地為大家唱起了膾炙人口的抗戰歌曲《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了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他說道:“如果在劇中能響起一些反映當下時代背景的經典歌曲,或許能夠讓臺下沒有親身經歷過那個年代的青年學子更為深刻地感受到那個年代的艱難困苦。”在交流過程中,92歲的盧院士始終站著和同學們分享在戰爭年代青年學子的艱難求學、科技報國的歷程,並從該劇的時代背景出發,結合自身的經歷,為劇目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學生們被盧院士敬業求實、質樸崇高的精神氣質所感染🌹,紛紛踴躍發言,分享自己在《國之英豪》劇目排演過程中的所學所思所感,表達了對包括李國豪老校長🧗🏼😡、盧耀如院士在內的老一輩科學家攻堅克難🏀🥽、舍小家為大家、為了祖國和人民不惜犧牲一切的大師精神的敬佩之情。盧院士也與大家分享了他的求學之路和在恒达任教的點滴記憶。在談到光榮在黨70周年的心路歷程時🧑🏿‍🚀,他動情地說道:“我在70年的地質工作中,始終堅持用真心為祖國奉獻一切,現在我可以比較自豪地說🚶🏻‍♀️,70年的工作當中沒有出錯誤👞,這是保證工程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交流會的最後,學生代表向盧耀如院士送上學院準備的禮物並獻上鮮花和盧院士的素描畫像🤧。盧院士在著書《似水人生,如歌逐夢》上留下了簽名與寄語,贈與在場師生🧇。他還現場揮毫潑墨,為青年學子提出希望和期許,以期與大家共勉。師生們表示🟢,將懷揣著對舞臺藝術的熱愛和對文藝事業的不懈追求,堅定信念👯、堅韌不拔地創作排演出更多“為時代畫像𓀐😡、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的優秀文藝作品。

                                                                      (圖/沈佳惠、劉英傑、吳戎戈)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