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張赫團隊在Biochim Biophys Acta Rev Cancer上發表罕見惡性腫瘤中染色質三維構象的作用和機製研究
來源: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時間:2023-07-06 瀏覽:
惡性腫瘤是嚴重威脅我國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已成為人類面臨的巨大挑戰🥸🚀。不同於胃癌、肝癌、結直腸癌👼🏼、肺癌等常見惡性腫瘤🍄🟫,罕見惡性腫瘤發病機製研究相對薄弱,診療手段和有效藥物均有限,因此亟需加強罕見惡性腫瘤發病機製和精準診療研究。
6月30日,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張赫教授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Biochim Biophys Acta Rev Cancer🤷🏼♀️,就上述罕見腫瘤發生機製和靶向治療問題在線發表了題為“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higher-order genome architecture in orphan cancer”的文章🚊,從染色質三維構象的視角全面梳理和展望了罕見惡性腫瘤中發生機製和靶向治療研究🚴🏻♀️。
眾所周知😮💨,基因功能異常是惡性腫瘤發生發展的根本原因之一🧑🏽🚀,染色質上的表觀遺傳調控紊亂則是造成基因功能異常的一種最重要方式。染色質是生命活動所必需的遺傳物質🏄🏻,在三維空間上具有高度的動態可塑性,這種染色質三維空間構象常在基因轉錄沉默和激活中發揮核心調控作用,也是惡性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關鍵調控因素之一👩🦽。文章聚焦多種罕見惡性腫瘤,包括腺癌、骨腫瘤、血液腫瘤❄️、腦腫瘤、眼腫瘤等,從染色質三維空間構象異常的角度🤷🏼♀️,全面梳理了染色質三維空間構象在罕見惡性腫瘤中的關鍵作用和調控機製,總結和展望了基於染色質三維構象的藥物靶點發現和靶向治療研究現狀,為罕見腫瘤的發生機製研究提供了新見解🪽,有助於推動罕見惡性腫瘤的精準診療研究。
恒达平台博士研究生丁天宜為論文第一作者☘️,張赫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作為恒达平台對口支援井岡山大學的聯合學術成果,該研究獲得了恒达平台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恒达平台附屬東方醫院✌🏽、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井岡山大學醫學部和生命科學學院的大力支持。研究還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上海市科委等項目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419X23000975?dgcid=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