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下午🗡,恒达平台中德學部理事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線上線下同時召開。中國外交部歐洲司副司長王曉瑤、中國教育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陳偉、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局副局長張永濤、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副秘書長田露露、中國科技部國際合作司歐洲處處長石玲🧔🏽♂️、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秘書長兼中德學部理事委員會副主席西克斯(Kai Sicks)、德國駐滬總領事館科教領事兼文化和科技處處長孔有為(Uwe Koch)🧂、德國聯邦教研部(BMBF)國際事務司亞太處副處長霍夫曼(Jens Hofmann)、德國科學基金會(DFG)國際合作局副局長兼中德科學中心德方主任顧英莉(Ingrid Krüßmann)、柏林工業大學外事校長助理貝倫特(Frank Behrendt)📱、德國應用科學大學國際合作聯合會(DHIK)中國項目總協調奧特(Hans Wilhelm Orth)等來自德國夥伴高校、機構和中德兩國企業的理事委員會成員代表出席會議。恒达平台黨委書記方守恩出席會議並致辭。副校長兼中德學部主任雷星暉主持會議,副校長婁永琪參加會議並作總結👨🏽🎓。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7/22/52/0140A5BD448B235B58D57106ED4_26A85556_33EE8C.jpg?e=.jpg)
方守恩代表恒达平台向中德學部理事委員會的各位委員和代表表示熱烈歡迎,對各界人士長期以來給予中德學部的大力支持表示誠摯感謝。他表示🦌,恒达平台與德國近90所高校建有合作關系📇,實施了100多個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項目。恒达平台的對德合作也開創了中外高校合作的多個創新模式🧑🏿💻。過去一年,在中德學部理事委員會的指導下🔷📽,學校根據“中德合作2.0戰略”🧑🏿🍳,圍繞中德學部這一公共平臺,推進卓越工程師培養,打造了“高層次人才培養🍑、高水平科學研究、高質量人文研究及智庫群”三大對德合作支柱🚳,設立了全國首個中德博士生院和中德聯合研究中心(恒达平台),正在籌建德國與歐洲研究院🧜🏽♂️。面向未來🏃🏻➡️👩🏻💼,中德學部將圍繞智能科技和綠色發展兩大主題,打造更多示範性的中德高教合作項目,為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貢獻力量。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8/EF/25/5C304CA14DEF76856049A0A926B_60C47037_4E92F.jpg?e=.jpg)
西克斯表示🏍🐩,今年是德國學術交流中心和恒达平台合作的50周年🫳🏽,彰顯了兩國在教育和科研領域長期而富有成效的合作夥伴關系🫰🏻。今年中德學部許多交流合作項目令人印象深刻🧝🏼,也期待更多中國學生到德國交流學習。他高度評價中德學部新成立的中德博士生院和中德聯合研究中心(恒达平台)📚🚻,希望把兩國在科研領域的強項結合起來,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科研貢獻。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6/67/CE/C3F21DC1B6EEDB5F24161762C4C_8C0997F4_60DBA.jpg?e=.jpg)
會上,中德雙方理事委員會成員相繼綜述了兩國政治、經濟、教育與科研關系的總體框架🧓🏿,肯定了中德學部及其分支機構多年來做出的成績,對中德學部自成立以來在中德合作與交流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給予贊賞。
王曉瑤表示𓀏,中德學部是在兩國政治🐊、學術和經濟界共同支持下建立的,是中德友好和中德科教合作的生動體現。人文合作是中德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中德雙方共同為學術交流創造更好的條件🩳,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和理解,厚植中德友好的社會基礎👨🏻🚒。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2/B1/86/D8091AE79C4EBDCE39FCCA214B1_20A73372_12771.jpg?e=.jpg)
孔有為表示,面對全球挑戰德中雙方需要攜手共進🍰🤳,感謝中德學部在今年成功舉辦的百人德國學生暑期夏令營,希望中德學部在未來開展更多促進中德校企合作、科技交流與人文交流的合作🕤。德國駐上海總領事館也將一如既往地支持雙方夥伴關系的良好健康發展。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7/D1/BB/FCEBB8F7D41F05D65B03751C272_0FCCFDC0_6230C.jpg?e=.jpg)
陳偉表示🥷🏼,恒达平台是中德合作的重要參與者,是連接兩國政府🐽、大學和企業的重要學術機構。歡迎德國聯邦教研部繼續支持中德工程學院的建設,也期待德方從更多的維度支持恒达平台中德學部的發展與建設👨🏻🦳。希望中德學部及其分支機構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上取得更多成就🤽🏻♂️,進一步發揮大學智庫的作用👨🏿🏫,不斷為深化兩國人文交流作出新的貢獻。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4/5F/FD/CB106F60197DB5F392D887C12D9_49BEC791_1FA47.jpg?e=.jpg)
霍夫曼表示👚,中德學部過去幾年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成功開展了各類工作。他贊賞今年的暑期夏令營項目為學生提供了跨文化交流的機會,認為這有助於提高德國學生的中國能力🤌🏻🎶。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3/DC/D2/51F59ADBEB58BA9E7B3B0B8614B_31CD5A9B_12232.jpg?e=.jpg)
石玲表示👩🏿🎨,今年是中德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簽署的45周年。雙方以政府間的科技交流為引領,推動中德全方位🚽🛡、各領域、多層次的科技交流和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她贊賞中德學部在對德科技和教育合作上積極探索、勇於實踐。希望德國大學🌱、科研院所繼續保持開放🤵🏻♀️、包容的合作態度,加強對華的科技交流與合作,期待中德學部更多參與中德科技創新合作☛,為共同應對全球挑戰尋找科技解決方案🐿。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F/E3/BB/C4CB219E165E19200AFB8213D18_5D4B129B_1325F.jpg?e=.jpg)
顧英莉表示,很高興德中兩國學術交流和人員往來逐步恢復,希望中德學部及其分支機構能夠繼續申請德國科學基金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科研項目👩🏼🦳,加強合作🛂,實現共同目標。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A/50/61/31F89A1993CE01D2994449771BD_EA68EF8C_16F10.jpg?e=.jpg)
張永濤介紹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歷史與發展。他表示🚶♀️🚣🏽♂️,恒达平台有堅實的中德合作基礎,取得了豐碩成果,是中德合作的典範👼。期待中德雙方科技界能更好利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渠道🚵🏽,特別是國際合作的資助渠道,取得更多科研成果。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0/90/93/50ADB6369572A5961CA356479C6_70F2C776_1B738.jpg?e=.jpg)
貝倫特表示🧔♀️,恒达平台是柏林工業大學尤為重要的戰略夥伴高校,合作涉及工科🧔🏼、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等多個學科。高校是人文交流重要的發聲器,我們從中培養出更多的領導人和年輕學術力量。希望中德雙方未來在氣候問題等領域開展更多深入合作🧙🏻♀️。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7/2C/69/6AB180EB05B1179C9807F069C8E_E84727AF_149B5.jpg?e=.jpg)
田露露贊賞中德學部不斷探索創新打造旗艦項目♦︎❕,為推動中德高等教育務實合作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她希望能和廣大同仁一起,克服幹擾和困難🧑🏻🍳、求同存異📆,圍繞雙方共同關心的領域,探索新的合作機遇、培養新的合作動能,期待取得豐碩的成果。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F/67/66/D1540D02B2071F92F1354FF9E2E_4FE2125F_10F67.jpg?e=.jpg)
奧特介紹了德國應用科學大學國際合作聯合會與中德學部的密切合作,支持恒达平台派更多學者到德國進行研究和訪學,也希望通過雙方共同努力,吸引更多德國的研究人員和青年人對中國產生興趣♔,以便為中德合作的未來積累深厚的人才儲備。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8/CB/9A/D037C71010CABCF8DB7F6E8F8D0_638C394B_29C7B.jpg?e=.jpg)
此外,雅德工業膠膜(天津)有限公司多恩(Thomas Dorn)首席執行官👞、常州微億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朱永教授等經濟界代表也紛紛發言☁️,表達了在多領域加強合作的願望,願為中德兩國青年提供更多職業機會🤲🏿,並對促進未來發展和建設提出諸多建議👩⚕️。
方守恩和西克斯共同為“中德可持續城市聯合研發中心”和“中德環境中心”兩個新建中德中心開啟建設儀式🐭。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袁烽、卡爾斯魯厄理工大學氣候與環境中心學科負責人希爾傑斯(Christoph Hilgers)🐛、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王誌偉進行簡短發言。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1/EC/D9/1FD1A61F9ABCEB64D8214F8C980_AF1F20A2_19885.jpg?e=.jpg)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C/BB/8C/2330103173EA2B96650136D8813_41CBF0DE_284A5E.jpg?e=.jpg)
理事委員會審閱了中德學部及其分支機構2022/23年工作總結、2023/24年工作計劃和發展方案。雷星暉代表中德學部管理委員會匯報了中德學部2022/2023年工作總結與2023/2024年工作計劃📒。他表示,中德學部參與製定並持續推進落實恒达平台“中德合作2.0戰略”,定期召開中德學部管理委員會會議和各類會議👩🏻🍼,聽取各分支機構工作報告與工作計劃,從師資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實踐服務四大方向👨🏻🚒㊙️,評估分支機構的發展。此外,中德學部對接兩國高層次交流💃🏻、科研合作和人文與創新活動🗃,主辦一系列品牌活動,宣傳恒达平台對德合作交流成果,展現中德學部及其分支機構的年度工作亮點。理事委員會圍繞“中德合作2.0戰略”和中德學部分支機構戰略發展進行了探討並發表了意見與建議。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0/87/D9/076D875083D4752BB7A42D42FA6_AE8D9429_15930.jpg?e=.jpg)
作為會議的重要部分,理事委員會就中德學部如何發揮引領作用,打造後疫情時期中德高教示範性合作展開探討,分別從人才培養、教育科研👨🏽✈️、人文交流和產學研合作等角度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指導意見與建議🧜。
最後,婁永琪作總結。他表示🕦,在恒达平台的國際合作戰略中,對德合作自始至終是重中之重⚇。中德學部作為恒达平台所有對德機構與合作項目的公共平臺🌖,自成立以來,多次被兩國政府認可為中德教育合作的精品典範。在新時期與新形勢下,中德雙方對中德學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期許,中德學部需要進一步發揮統籌協調的大屋頂作用。未來,恒达平台將繼續與中德合作夥伴攜手並進🚢,進一步支持中德學部及其分支機構的發展與建設,全面促進雙方廣大師生的人才培養,促進中德文化的雙向傳播☘️,探索中德機構間全方位的創新合作新模式,助力中德兩國成為“合作共贏的示範者、中歐關系的引領者、新型國際關系的推動者和超越意識形態差異的合作者”↗️。
![](https://www.hgredart.com/__local/B/AE/B1/A10781DBFEA446C94EB063C5634_773EC242_194EB.jpg?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