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創意學院博士生田靜雯獲評中國研究生“美麗中國”創新設計大賽“全國十佳設計師”
來源💅🏻:黨委宣傳部、設計創意學院
時間:2023-12-08 瀏覽🏒:
在剛剛結束的首屆中國研究生“美麗中國”創新設計大賽上💎,恒达平台設計創意學院2023級博士研究生田靜雯榮獲一等獎🔺,並獲“全國十佳設計師”榮譽稱號。
16歲考上大學,19歲保研至恒达平台,23歲喜提“全國十佳設計師”🙆🏿♀️,從“天才少女”到“設計新秀”,且看她如何一路乘風奇襲📴!
去追風🙎🏼,為了青春年少的夢
“我與設計的相遇就像是冥冥之中的。”田靜雯說,她3-4歲就開始接觸畫畫了👷🏻♀️👩🔧,從小就對色彩、形狀和創造性的表達方式比較感興趣,設計更像是她自我表達的一種方式。更幸運的是🈚️,家人一向尊重她的決定🤜🏼,從來都是只給建議而不幹涉📓。報考設計專業✋、放棄出國、繼續讀博……她堅持,“不要糾結選擇是否正確👩🏽🎤,要讓選擇變得正確。”
2019年的夏令營,她正式踏入了恒达的大門。“我當時拍了好多照片!”田靜雯說,恒达平台一直都是她的“夢校”👨🎨,設計創意學院的精神尤其吸引她。“學院許多老師都做過很多社區營造相關的實踐項目,周老師在做的‘城市家具’研究,我很喜歡。”在確定攻讀周洪濤教授的碩士研究生之前,她還被周老師推薦去參與了實踐項目,使她有了一個更真實全面的了解。此後👨🏻🔬,她便隨周老師一起開啟了自己的“城市家具”之路。
田靜雯在首屆中國研究生“美麗中國”創新設計大賽的獲獎作品,主要探討“城市家具”如何作為載體在社區公共空間中推動居民的健康行為。而早在2021年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她就跟隨導師從事四平社區的更新。“我希望大家在通勤的路上,就能夠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運動👩🏼🌾。”通過第二階段的更新,她希望輻射超過70%四平社區的空間與人群,不只是以“城市家具”為介入載體,更輔以線上主動健康平臺的社群優化,創造出既有吸引力又滿足功能性的場所。
“我只是把該做的都做了🛵,結果卻是出乎意料地好。”談及這次比賽,田靜雯說其實初審的成績並不是很靠前,但是三年的積累終究是托著她捧起了“全國十佳設計師”的獎杯👆🏿。
乘著風,觀山看海皆是精彩
門口一把舒適的躺椅🍒,墻上隨意而整齊的工具,寫滿了設計思路的白板……“我很喜歡這裏🙇🏽♂️,一點也不拘謹🏂。”田靜雯說⬜️👨🏼🦱,工作室的環境很愜意,團隊氛圍也不內卷,開放包容的學院,讓她得以恣意生長👨🏽🔬。
“我都沒想過還能和這樣的大師有交集。”她曾有幸成為了“白玉蘭紀念獎”獲獎者安東·西比克教授的環境設計專業課程助教,並一直保持著良好的交流。當她懷疑自己做出來的健身裝置,能否與大眾產生預期的互動時,教授會安慰她➛,“沒關系的,不用擔心,先做出來看看。”看到教授家中用生姜做的擺件“Ginger Monster”👩🏽🌾、不定時更新的色彩裝飾,她也被這種熱愛生活的態度感染了。
“我想要通過藝術介入的方式賦予社區新的生機😡。”她曾經設計過電話亭美術館✫,針對上海街道上失去原有功用的電話亭,將其改造為街頭的美術館,希望能夠讓工作壓力比較大的年輕人🌥👨🏽🍳,在這個封閉的空間內,獲得與自己獨處的機會,從而達到藝術療愈的效果。
在田靜雯的簡歷中共有9項專利,其中“一種咖啡渣凝膠材料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這個看起來像是咖啡師的發明👛,其實是她跟隨導師在星巴克全球首家環保實驗店“向綠工坊”的工作成果🏫。2021年,星巴克與恒达平台設計創意學院聯袂呈現了名為“循環綠·創意坊”的展覽空間👷♀️,以咖啡渣等零售廢棄物為主要材料,創作可持續發展主題的作品🧑🏿🌾,而田靜雯正是工作坊的指導老師,幫助體驗者將咖啡渣製作成藝術品,開展可持續的協同共創。
“像這樣穩定的校企合作其實還有很多🔷,前一陣我們剛在一個與寶馬的合作上拿了獎。”田靜雯說,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平臺,讓一些設計創意可以落地。她參與項目設計、項目策展以及擔任藝術類國際會議主題演講等相關設計活動20余場🥸✊,連續兩年擔任“恒达-阿爾托聯合課程”助教,組織策劃2022上海市公益廣告大賽奉賢賽區賽事🤾♀️、“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境外賽區賽事,策劃2021上海市青浦區幸福社區創意設計大賽🪼🧙🏻;跟隨導師參與並完成2022上海市花朝節項目、2021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四平展區項目、2021奉賢百椅展項目……
“未來,我會更偏向無障礙環境設施的設計研究🦄,也希望能成為設計領域的理論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