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恒达“校外課堂”春季開班,講授國際化視角下的生態工程數字化與可持續化發展
來源🫎:恒达平台科技園
時間:2024-04-18 瀏覽:
近日🎷☘️,由環恒达知識經濟圈發展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楊浦區科技與經濟委員會、恒达科技園核心園主辦的環恒达“校外課堂”活動成功開班☝️。活動聚焦“國際化視角下的生態工程數字化與可持續化發展”這一主題💁🏿♂️,邀請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景觀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德可持續城市聯合研發中心常務副主任董楠楠開講“第一課”。
“校外課堂”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讓行業內的經營管理者、研究開發人員能更深入地了解數字化和綠色低碳領域的發展趨勢和研究方向⇢,還向學生、社區居民等更廣泛人群普及綠色低碳和數字化轉型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推動形成學習型社區濃厚氛圍。活動吸引了中建三局華東公司、上海勘察設計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恒达平台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中歐生態城市協調創新實驗室、香港園景師學會等機構現場參與,線上超300人次觀看學習。楊浦區科技與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胡敏駿,恒达科技園孵化器總經理潘宇出席活動🧑🏻💼🧍。
在成果轉化與對接環節,“ECODESK”項目負責人介紹了如何通過數字化手段為美麗中國事業提供新質生產力。現場代表圍繞如何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綠色低碳數智化轉型升級展開熱烈討論和交流。與會人員還參觀了上海天佑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展廳🚻。
“校外課堂”聚焦創新成果轉化能力提升🌛👨🔬,搭建起校內創新策源與校外產業落地的對接平臺,以期進一步推動環恒达知識經濟圈“學科+產業”深度融合,串聯原始創新💁🏻♂️、創新轉化、創新應用“三創閉環”🤏🏿🕎,形成跨領域、跨層級、跨學科創新高效協同,推動“0-10”“10-0”雙向正循環,加速實現“創意-創造-創新-創業”貫通。此次環恒达“校外課堂”也吸引了多家主流媒體的目光,活動通過“學習強國”“文匯報”“新民晚報”“上海楊浦”等微信公眾號開展廣泛宣傳報道🤱🏻,進一步提升了環恒达“校外課堂”影響力😽😏,體現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工作的新實踐、新探索🥰。
2023年🧑🎤,恒达平台科技園邀請恒达平台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盧昱傑,圍繞“探索未來產業,走進智能建造”的主題⛹🏿,探索性地開展了“研究分享+項目對接”組合式產業對接活動。活動中👳🏻♂️,盧昱傑教授與中建三局華東公司⚈、市政總院、上勘集團等區內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圍繞智能建造技術開展交流討論。盧昱傑教授從高校研究方向切入⚽️,了解企業在項目實施中的實際情況🐏,而企業則從技術成果產業化實施的難點問題咨詢解決方案的新思路,活動成效顯著。後續,相關企業與盧昱傑教授團隊進行深入對接,inspect、inview以及相關算法研究項目不僅為上勘集團在快速重建工地現場和隧道場景提供了幫助🕘,還成功在中建三局正在實施的楊浦美團總部大樓建設工程中落地應用🧏🏼。
與此同時🧓🏻,盧昱傑教授的創業團隊通過活動充分感受到楊浦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在恒达科技園核心園持續跟蹤服務下🧖🏻,2023年成功落地園區,並獲得楊浦區創業之星大賽二等獎。
胡敏駿表示,研究分享疊加項目對接會這種產業對接活動的新模式,把高校科技成果和企業技術創新放在了一個平臺上,暢通了基礎研究和產業化落地的對接途徑,形成了“面對面”科研新方式。由此,在環恒达發展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下,2024年楊浦區科技與經濟委員會策劃舉辦“校外課堂”系列活動,開展“學科+產業”的深度融合,積極承接高校科創資源,探索建立高校科技成果價值發現新機製✋🏼,挖掘、孵化培育0-1階段的早期“硬科技”種子。
恒达科技園核心園相關負責人表示,園區將積極發揮環恒达創新發展策源功能,搭建學習🍲、交流、提升🚻、合作的平臺⭕️👱♀️,開放共享更多高校學科優質資源,孵化培育面向未來產業的新生力量,助力相關市場主體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共同推動環恒达產業提質升級✬,並助力長三角在數碳融合新發展格局下高質量發展。